孩子!我可以点亮你的心灯吗?

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王素娜

 

书 目:《一盏一盏的灯》

作 者:吴非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在当今网络风靡的时代,对于我这个跟风族来说,终于领略了一会潮流所带来的冲击!当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的 2014 年教师必看的 10 本推荐书目时,赶紧上卓越网搜索了这 10 本书,看了这些书的简介,就深深被它们吸引,当快递员把《一盏一盏的灯》送到我手里时,书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品读书中一个个朴实生动的教学故事,这些真实的故事,或感人肺腑,或发人深思。每读完一篇,细细品悟都能使我热血沸腾!

  在这些书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是:那一盏亮着的灯能照耀他们走多远呢?和任何职业群体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追求灵魂幸福。然而,每个来到学校的孩子,都希在这里找到朋友,找到精神标杆。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的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

  当我们在塑造学生灵魂时,自己的灵魂也被塑造;我们在净化学生心灵时,自己的心灵也被净化;我们在奉献自己的爱心时,也获取了学生纯真的爱。我们用慈爱呵护本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满腔的热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全部的爱绘织师生之间的友谊。只因这星星点灯,才能照亮学生的心门。

星星点灯,从点亮心灯开始

  从事小学教育已经有 10 多个年头,当班主任 6 年,少先队辅导员 5 年。可总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不像一些老教师那样从容,也不像新教师那样充满活力,有的是许多失败的影子。而当我看了《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我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那是我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知己,没有点亮他们的心中那盏淳朴的交友灯,所以显得自己的教育是那样地淡然无味。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灯 —— 人的自尊心。

  如果在每个教育行为发生之前,教师都能理智并选择,这样的教育影响有可能给学生带去长久的幸福。教师 “ 有点意思,有点情趣,有人情味 ” ,学生能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的生命中便会有更多的美丽。记得上周我值周时,有个三年级学生过来向我报告: “ 老师,魏 ** 又打架了 ” 。听到这一消息我连忙飞奔教室,只看见他和胡 ** 扭打在一起。在我的制止和呵斥下,他们分别到了我的办公室。在我的潜意识里魏 ** 是一个经常打架的孩子,所以我的第一句话: “ 魏 ** 你又打架了,你真让老师不省心啊!你能有一天不打架吗? ” 结果他一听我的话那眼泪就刷刷得直流。我愣了,难道我判断失误了?于是我咨询事情的全过程。原来是胡 ** 和别人打架,魏 ** 是去劝架的,因为胡 ** 觉得魏 ** 劝架妨碍他,于是动手打了魏 ** 。使得后续发展到他俩又再次卷入了另一场战争 …… 听了这跌宕起伏的经过,顿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判断给魏 ** 带来的伤害。魏 ** 刚开始是好心的劝架,可最后也发展到打架,有对也有错,而我的一棒子就直接将他打死,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让他流下委屈的泪水。

  恪守教育尝试,心中装着学生,你就能洞察真相,你就不会被眼花缭乱的假典型伪模式遮蔽双眼。善于学习的教师,首先在于他们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是一种基本能力,但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也最容易被丢失。就事论事,不能翻旧账。老师不能忘记孩子以前犯的错误,实际上是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一直都在犯错,你改不好。这会加强和固化孩子的错误,而不是让孩子远离错误。把孩子的旧账统统抛弃吧,不断发现孩子的进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爱是相互的。赢得一份关爱并不难,只是我们必须首先敞开真诚的心扉去爱别人。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懂感情的,只按着某些具有抽象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应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有时也会因一时不慎而犯急躁,但是只要他是出于真心,孩子们是能谅解的,但是孩子们对教师冷若冰霜的不懂感情的态度和冗长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个头儿,不是为他们的事情用心的态度是从不谅解的。其实要走进学生心灵也不是难事,那就是要看你有没有真正的爱心,有没有真正奉献出你的爱心。其实我们对学生付出一点点的爱,就会得到学生更多的爱。不管事情是大还是小,你只要用心了,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不再是难事,学生自信心的架起也显得异常的容易。

星星点灯,从微笑开始

  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采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而要放下架子,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一天,我去一年级教室里观摩课堂,突然发现教师讲台旁边坐着一个小男孩,他用那斜着的眼神偷看着我们,对我们的到来充满好奇,或许是任课教师的提前教育,使得他的小动作不那么明目张胆,有着一些拘谨,但那灵动的眼睛早已出卖了他的蠢蠢欲动的心。这时,我对着他笑了笑,没有说任何的话,并悄悄地走到了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坐下。课中我时不时的看见小男孩转头看我,好像在观察我是否在认真倾听,而我也总是保持着微笑与他对视,直到他转身继续听老师讲课,这节公开课他没有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也没有开小差,反而还踊跃地举手发言,完全脱离了 “ 差生 ” 的行列。课后还成了许多同事表扬的对象,连任课老师都津津乐道。

  课堂有纪律,但课堂更应当是自由思想的天地,因为学生在这里接触未知世界,课堂甚至是可以犯错误的地方。教师在教室里设置 “ 特殊位置 ” ,看似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但实则是缺乏智慧的 “ 管制 ” 。有朝一日,学生 “ 服帖 ” 了,也必然走向平庸。讲台边的学生,虽然暂时位置尴尬,然而其前途确实为不可限量。懂得教育的教师,是不会用 “ 差生 ” 这个词的,如果学校用这个词评价学生,证明学校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师用这个词,则说明他的教育观念和业务尚未合格。威信、亲和、情感、自尊心的交流这四者相互补充,相互依靠,缺一不可,威信使学生对教师敬重,亲和使学生对老师不会敬而远之,情感像根纽带,把教师与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一名教师可以如数家珍般地说出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当教师一看到笔记就知道这是出自哪位学生之手;当班级里发生了事情,教师不用调查依靠观察和平时的了解就对肇事者心中有数,当教师一进班级,就能感觉到学生情绪的细微变化;当学生对教师衷心爱戴,在毕业的时候与教师难舍难分痛哭流涕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班主任真正的成功。教师千万别忽视自己的教育力量,它有时候强大到可以重塑造人的心灵,或者改变他的世界观,让他重新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乃至重新选择不同的人生。

星星点灯,从照亮自己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 “ 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 吴非先生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 “ 教 ” ,因而才可能是 “ 师 ” ;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 “ 教 ” 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某一中学的英语女老师,得了癌症,可她仍然坚持在三尺讲台。她刻苦学习,并积极与病魔做斗争。可就在孩子即将面临中考的时候,病魔再次降临在这位勇敢的老师身上。脚因为病情的严重性出现了残缺,拐杖成了她多出的一只脚,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或许是她坚强的意志感动了上苍,病情有了新的转机,而孩子们的中考成绩也史无前例地优异。因为她永远直立的姿态,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品格,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曾经的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永远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心灯是架起教师和学生爱的桥梁。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无形的话语早已伤害了我们的孩子,只是我们却不知觉罢了。比如我们的口头语: “ 你怎么这么不乖?比起 XXX 你差多了。 ” 或是 “ 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 等。一些平常的话语却成了学生心里的一根刺,学生都是贪玩、调皮的,偶尔的忘记作业也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换种方式: “ 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如何?和昨天比有进步吗? ”“ 昨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吗?使得你忘记了写作业?能否与老师分享下? ” 改变了以往的说话方式既可以达到效果,又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过错,那不是一举两得吗?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星星点灯,从借鉴开始

  《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一直显眼地摆在我办公桌的文件夹里,这本书记载了吴菲老师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同行们对学生浓浓的关爱深深地感染着我,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份对学生的爱,那是一种大爱,是让我们神往目,前却还没能到达的境界。同时,我也从这些案例中学到了方法,能够成功地解决了班级里孩子的行为或心理问题,这些方法,有些是普通的原则,有些是每个教育者的个性化的做法,他们叙说:教师要有宽广的胸襟,因为我们是教育者,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民主权利,教会学生文明地表达个人意志,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师的宽容精神是最好的示范。就如美国的波斯纳提出 “ 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 ” 。在班级工作中,如果   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处理好,我们应第一个先反思自己的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吃一堑,长一智。

  诗人泰戈尔说过: “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 ” 但我们却是在做叶的事业,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我们的绿荫。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以我们的青春和热情书写着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更诠释着我们对教育的责任。我相信我们大家身上的那份热情、诚恳、执着、无私的爱,能成为每个学生成长中的一盏明灯。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