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当成为美的传播者

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晓静

书 目:《美,不可或缺的竞争力》

作 者:蒋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蒋勋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一书中发出质问: “ 在人类各个必备的学科当中,美到底占什么分量?医学救人,法律维持社会秩序。没有音乐、美术、文学,人也一样活下去。 ”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里,有法律、有道德、可是没有美,其实是很枯燥的,干巴巴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纯正。 ” 美其实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包括道德,如果没有美的起点,道德就变成形式了。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学习美、感受美、欣赏美,分享美,然后投入到对学生美的启发和引导中去,也能如蒋勋一样进行 “ 美的布道 ' ,做美的传播者。

  蒋勋 “ 美的话题 ” 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他对美的诠释让人耳目一新。在常人的眼里,美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的点缀品,怎么可能是竞争力?且听蒋勋徐徐道来。他认为美是创造力的征兆,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里,一般是习以为常、原地踏步的状况,但是当他感觉到美的时候,会促使他的专业从一个机械式的普通发展到产生创造力的状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他是美的真正创造者。他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个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到近乎完美的奇人。人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其中触觉其实是人的感觉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乔布斯就开发出了人类最私密的触觉感,一个科技产品竟然带给了人类指尖最细微的感受。乔布斯 “ 设计的不是产品,他设计了我们的伦理,他设计了我们的情绪,他设计了我们的感官,他把触觉完全开发出来 ” ,他的产品从内到外无处不体现美,体现着人性的光辉。乔布斯看似不修边幅,有时穿着破烂牛仔裤、趿拉着拖鞋就出现在苹果新产品的发布会,这其实是一种完全的自在,正是将这种超脱自然的自在渗透到他的设计研发中,才会创造出苹果产品无与伦比的舒适性,而这种产品设计背后的东西正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教育里美的这部分东西,虽然这部分东西不知道多少年后才发生作用,就像沙漠里的暗流一样。而不是在此时此刻。它也不是考试和学分所能衡量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分数考高一点,赛跑跑快一点,而没有耐心去感受美这样一种竞争力。但是美就像沙漠里的暗流一样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能等到某个时刻,当我们觉得生命不可以糜烂、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腐败、不可以低级趣味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永远的竞争力,在每个人的心里,真正变成一种长久可以拿出来使自己安定下来的力量。 “ 美是创造力 ” ,正是这种美的教育,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相信美在整个生命行为当中,潜伏着,终有一天会变成我们无以估量的东西。

  蒋勋认为 “ 美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 ” ,常常有一种不忍在里面,你看到一朵花不忍心踩下去,这朵花可能是任何一个人,你不去侮辱他、蹂躏他,这就是美。正因为不忍,有对美的感受存在,在生活中才会更关注对方的感受,才会更多一点对生命的尊重。 “ 教师的智慧是照亮前方! ” 作为一个教师,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的训练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一辈子生存的准则、信念与热情,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打击假恶丑,认同社会责任,履行和谐诚信和道德契约,让社会充满真善美。

  近段时间发生的几则案例,是典型的亵渎生命的事件,应该发人省醒。北京一公交站旁,一母亲手推载有孩子的童车,与两驾车男子发生争执,一男子将女童从童车中抱出,重摔在地后驾车逃离。熟睡中的孩童,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安详美丽,这男子怎么忍心下手?孩子刚刚会走会叫爸爸妈妈,刚刚开始学会欣赏这个社会就这样仓促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这个男子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美的尊重,他怎么下得了手?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求对花尚且不忍踩踏,花掉下来很漂亮、也很干净,不忍心去踩,这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尊重,它是美,它是不忍。而在现在的社会里,对生命的亵渎比比皆是。在新闻中经常看到杀人放火的事件,而且为了一泄私愤,都是很多无辜生命的陪葬。黑龙江敬老院人为纵火,导致 11 人死亡,原因仅仅是怀疑 200 元钱被盗。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件,多么希望在我们的教育中能多一点对生命美的教育,让美回归到本质上,回归到对生命的基本认识,培养人的谦卑、正直、真诚、勤奋、勇敢的品质,实现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类自身的情感关爱,实现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及生存状况的集中关爱,最终确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蒋勋还提出一个观点:美需要库存,而且这个美的库存,需要从很小的年纪做起。王开玲也说过类似的话: “ 教育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拓展:一是认知;二是审美。特别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美学系统的滋养。 ” 这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修炼,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成为 “ 美的符号 ” ,同时挖掘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蒋勋自己的经历来说,在整个美的库存经验中,最缺乏的是音乐。后来即使花很多时间努力去补音乐,甚至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去修法国音乐史的课,可是没有办法补上缺失的课。对这点我深有同感,因为小时候在农村,几乎没有上过音乐课,现在是五音不全,所有音乐的东西就会被自己自动屏蔽掉,以至于跟女儿对音乐方面的交流没有办法沟通。听觉的东西真的要从很小的年纪开始,其实其他触角、味觉、嗅觉等也需要在生命中不断地库存。打个形象的比方,美的库存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你如果没有存过,有一天你要去提领,就会非常困难。问题的关键是现在你感觉不到美的缺失,但是当你在某个年龄层、某个行业里发现,你的感觉没有了,因为从来没有库存过,这就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了。它需要在平常累积很多美的感受,文学也好,语言也好,声音也好,视觉也好,要从很小开始累积。这就需要教师将美的东西及时引发出来,使博大的思想、美好的情感潜移默化的感染到我们的学生。当我们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充满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各种不同的心灵感受的库存,有一天学生长大了,从心灵库存里提领出美的时候,他会觉得源源不断。

  更关键的是美的库存其实是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时刻,一个让你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东西,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在他们此后也许圆满幸福,也许会有坎坷挫折的生命力,有一些诗句、有一些美丽的声音,有一些美丽的画面,可以使他们自己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如韩国总统朴槿惠说,父母的遇刺、家庭的变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绝望中,她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书籍,其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 。朴槿惠还曾经在韩国文艺月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遇见我人生的灯塔 —— 东方哲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她说 “ 自与《中国哲学史》相遇,我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 ” 哲学的力量帮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哲学的力量、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重建价值观系统,进而改变自己。美真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这个美,大家有了一个比较自由和宽阔的领域,或者说一个能逃避的领域。有委屈,就让它在那里好好地哭掉,然后你再回到生活里,你就会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生命。就像心理学其实不是治疗,而是找到使你放松的点,让你放松一下,让你接下来还有十年很好。其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和调配。

  “ 美是一种拯救,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 ” 美其实就在我们心里,是我们生命中内在而真实的力量,教师要做美的传播者,把学生心中的这种生命的原始动力激发出来,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庇荫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在美的世界中,感受到生命本元的一种热情,对生命本元的一种渴望和追寻!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