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坚守

绍兴市群贤小学 桑卓群

 

书 目:《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 者:魏书生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疲于奔命,而忽视了身边的那一群孩子。慢下脚步,静静地倾听来自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是作为老师的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用更平和的心态,去悦纳身边的孩子,真正地去读懂那些孩子。         

  ——题记

  捧着《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在秋日宁静的夜晚,慢慢读着,思绪也随着魏书生老师的笔墨,来到了他讲述的一个个教育的平常事中。他的言语分明就让我感受到,他就在身边,说着我们平时都能看到的,听得到的草根之事。当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们在农村咀嚼着五味俱陈的教育味道之后,已渐渐产生了疲倦和懈怠。而魏书生老师真实与豁达的声音,让我们敞开心扉用心聆听,并且充满了崇敬。

  魏书生老师在整本书中引用他在教育生涯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告诉我们青年教师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高效轻快的节奏做平淡的事。教书也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教学生涯更多的是平平淡淡,别总期待着轰轰烈烈,要在平淡中,看出快乐、幸福来。当现在的人已经在经济发展的物欲横流之下,显示出浮躁和急功近利,只有在人事未谙的这些孩子的眼神中,我们还能找到那份纯真。魏老师会在春天里的每个星期天早晨,和学生们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温暖的阳光,去开荒种地;尽管有些播撒的种子并没有结果,但他们见证了一个个奇妙生命孕育和萌芽的过程,就像学生们所说的,不要小家子气,不要物质不灭,只要收获劳动的幸福,便也是快乐的。在立春的日子里,魏老师会领着孩子去寻找春天的踪迹,让学生们看看在冰雪中的嫩草,从顽强的小草身上汲取力量。冬天,魏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奔向原野,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堆雪人、打雪仗,疲劳被溶解在了雪原里,欢乐产生在了雪原里……这样的师生关系,无不令人神往。能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是许多老师的美好愿望,也可谓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魏老师无疑称得上是学生心中一位心灵鸡汤型的教师。

  而曾几何时,一些教育者的心灵变得浮躁。不少班主任坦言,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之后,教育激情往往被一点点剥去,随着岁月的流逝,最后只剩下了“倦怠”。有些班主任还甚至诉苦说,每天 5 点钟就得起床,我们院里的鸡据说都是我闹醒的,因为 5 点半要检查学生的早操,我从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班主任就像一个消防员,学生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在旁人看来,如此疲惫辛苦的班主任工作,在魏老师手中却是游刃有余。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序中写到:“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那么对小学生而言,班主任要怎么做才能在孩子们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呢,我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着。而我的周围就有着这样一群老师,在工作的磕磕碰碰之中,一直在坚守着。我们学校的老师曾有幸被《浙江教育报》报道过,就如记者在报道开篇中写到的“没有耐心当不成教师,而在一些特殊学校,当教师更需要有非同寻常的耐心。”

  我们学校是一所公办的民工子弟学校,这里 90% 的孩子都是外来民工子女。这些孩子像小候鸟一样,随同父母从一座城市来到另一座城市,他们往往面临着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尴尬,由于地域的差异,经济文化的差距,这些都在孩子们小小的心中埋下了寂寞的种子。部分孩子有着冷漠、孤僻、偏激、缺乏自控等心理。孩子们或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即使在父母身边,也是被放在工地,抑或是关在家里。这些孩子的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孩子的一切教育都靠老师,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这些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手段过于简单,用粗暴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父母时常拿孩子出气,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不安之中,缺少家庭这个温馨温暖的港湾。对学生教育的重任,更多地落在了我们老师的肩上。当看到同办公室的老师们,都见缝插针地与班里学生沟通,以期待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期许着班里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时,我也在这样努力着。当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一些学生与同学发现口角,甚至于拳脚相向时,并不是一味地责骂,沟通才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是师生心灵连接的重要桥梁。当老师给予学生真诚的爱时,学生的心门亦会打开,才会对老师畅所欲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而使那些心理原本孤单、寂寞的孩子们,体会着一种爱。多了解这些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爱好,在家里的生活学习等情况,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地走进这些孩子们的内心。诚如魏老师在书中说到:“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读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则曾经触动我心灵的寓言故事《钥匙和铁棒》: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用心灵赢得心灵,不知道还有多少老师在这样做?

  当教育的热情被各种收入、地位、考核侵蚀时,又有多少人在坚持最初的教育理想;当历经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之后,又有多少人在关注身边学生的成长;当我们被纷繁复杂的事情所搅扰,我们还能耐得住性子,静静地等待每一朵花开吗?很庆幸有像魏老师,和我身边这样一群老师们,他们在坚持,在坚守。每天总是迎着朝阳最早踏入教室,披着晚霞最后离开校园,寒来暑往,乐此不疲。细心耕作,精心呵护着孩子们,用爱心、耐心,赢得孩子们心灵的共鸣。我愿如他们一般,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守望者!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