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吉生小学 陈丹
书 目:《孩子,你慢慢来》
作 者:龙应台
出版社:三联书店
当今社会,学业竞争压力日渐增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无意识。而压力的前移,导致了学生在小学时代就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原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却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在讲究“高效”的社会压力下,老师和家长总希望能尽快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企盼他们尽快地成长。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们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热情,甚至于渐渐遗失了本该拥有的本真!看了《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以快的速度求高效,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所以, “慢,也是一种价值!”
一、放慢脚步,方知花魂
1.教师“慢”教,方显智慧。
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的“高效”利用时间,品词句,析内容,悟思想。如果可以,教师恨不得把那些所谓的重点一股脑儿地植入到学生的小脑袋里。认为这样,才算是“成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满意的课堂”。
但是,学生真正思考、理解、感悟这些“精华”了吗?人是容易健忘的,尤其是孩子。只有自己真正思考过、理解过、感悟过的知识,才能停留于记忆深处。而这种能力,才是学生应该努力获得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时,我问学生:为什么“我”的心由“怦怦地跳个不停”变为“平静了下来”?大多数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但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照本宣科的把句子读一遍。以前的我,为了讲求“高效”,便会顺其自然地运用一些过渡语,引入下个环节。但这次,我转变了方法。我微笑地对学生说:你真了不起,找到了关键的句子。不过为了让其他同学更加明白你的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次吗?那个学生思考了几秒钟,可想而知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而他以及其他学生同时也获得了比“学会找到”更重要的能力——“理解与表达”。
2.学生“慢”学,才知花魂。
现在提倡“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于是在习作课上,教师便颇为用心的让学生去外面走走,感受春的烂漫,夏的热情,秋的静美,冬的无暇。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往往虎头蛇尾。“美好的初衷,并不能带来美好的结局。”同学们才刚开始兴致盎然地接触大自然,才刚开始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才刚开始产生一点点的灵感,就在教师的号召下,返回了教室,并且必须完成一篇早在计划之中的作文。找到灵感的学生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还能写点什么,可心里也不一定阳光灿烂。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为了这个“任务”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写出来的文字或许还会被批注为“毫无新意”,以至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对每次有目的而短暂的“出游”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慢”下来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接触大自然,去感受那份韵味。让他们能够体会微风拂过脸庞的轻柔;阳光透过指尖的温情;花朵绽放散发的芬芳……有一次,我听到学生说:“花儿害羞了,躲在里面不肯出来呢。”“听,花儿围在一起正讲着悄悄话呢!”“风儿跟花儿吵架了,花儿伤心地落下了粉红色的眼泪。”……这仿佛是世间最纯净悦耳的音乐,涤荡着我偶有蒙尘的心灵。让我同他们一起进入了一朵花的世界!
二、平和淡然,静待花开
1.慢下来,再行动。
教育即生长。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只会得不偿失。所以教育生涯中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是:了解孩子,读懂孩子。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所以不要苛求孩子必须正确地做所有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汲取教训,获取智慧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引导他们获得智慧的正能量,以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面对一切。
晓丽是个聪慧而懂事的女孩,在班级里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最近一段时间,她上课总会时不时地发呆,回家作业也经常没有完成。有时在这个十三岁的女孩眼中,我竟然看到了不属于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淡淡的忧伤。我不禁心头一紧,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
有一天她回家作业又没有完成,我便让她放学后留下来。等到教室里只剩下我们两人时,我把她叫到了我身边。她头低低的,两只小手不停地扯弄着衣角,我看得出她眼里的不安和害怕,如同一只惊慌失措的小兔子。我拥她入怀,给她扣好了衣服上扣错的纽扣,扎好了她那散乱了的小辫子。然后温和地对她说:晓丽,老师知道你最近心情不好,但要记得“一株幼苗要有经历风雨仍然微笑面对的勇气,才能茁壮成啊!”她由最初的惊慌不安,转变为不知所措,到最后流下的眼泪,我知道她会好起来的!可能年幼的她还不能真正懂得我的意思,但我相信她能够感受到我对她的爱!
正在我思考选择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她之前,我让自己“慢”了下来。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了解到原来近段时间,晓丽的父母正在办理离婚手续,现在都不在她身边,由爷爷照顾她的生活。我很庆幸,因为自己的“慢”而没有再次伤害这颗柔弱而渴爱的心灵。
2.慢下来,方自省。
学生,是一株株真实而懵懂的幼苗。而幼苗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太阳常常被阴云所遮蔽,所以幼苗常常会觉得迷茫而无助。这时候,教师就要成为一阵风,把那层阴云吹散,让太阳能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从而使幼苗可以健康地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个性。在冲动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要给他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冷静下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教师再成为润物无声的甘霖,相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上面那个案例。其实,在一天的等待中,晓丽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心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责”。对于一个懂事聪慧的学生而言,教师是选择严厉的批评还是温和的提醒?哪种方法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能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相信答案不言而喻。
独具匠心的“慢”,能体现出它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价值!
三、理解包容,迟开更艳
1.学会理解,助其成长。
牵着蜗牛散步,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一种痛苦,正如每个班级或许都会有几个反应比较迟钝的,心智比较低下的学生。这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会抱怨,甚至放弃这些学生,觉得他们已经无可救药,而自己则无能无力。
可是,同样的蜗牛,牵着的人不一样,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有些人深知,牵着蜗牛散步,是要考虑蜗牛的承受能力与心理感受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深爱,所以宽容。只有对学生有着像慈母般的爱护,才会愿意跟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一步一步地努力朝前。自己可以做的,是在后面不断地给予安稳和鼓励,让他有自信能够一直奋力向前。
要相信,他并没有停留下原地,只是爬得比较慢而已。要看到他的努力,夸奖他的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只有这样,他才有勇气擦干额头的汗珠,微笑地抬起头,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很“慢”,但可以更细致地欣赏身边的风景,感受其独特的美丽,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另一种程度的“获得”!
2.懂得等候,迟开更艳。
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棉田的棉花早已摘过,地里只剩下枯黄的棉秆“站”在那儿,随风摇晃着。这时有人发现了,在棉田中央竟有一朵没有被摘走的棉花。这朵棉花大大的,白白的,在枯黄棉秆的麦田中格外显眼!
为什么这朵棉花没有被摘走呢?
“可能是由于摘棉花时,那朵棉桃还小,比较丑,所以当时没有被摘走。”
“可能是当时这朵棉花还很小,被上面更大的棉花给遮盖住了,因此留了下来。”
答案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事实证明了一切!这朵曾经不被人注意的棉桃,现在已经绽放开了,而且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显眼!而这一切,他的同伴亦或是采摘的人们当时又岂会料到呢?
那些被认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正如这朵盛开的棉花吗?不是不会绽放,只是时候未到,所以才被“忽视”、“冷落”。只要你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地教育,耐心地引导,就会发现原来“迟开的花”会更艳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只有懂得“慢”的艺术,才会发现“柳暗花明”时的美丽,才能享受“雨过天晴”时的幸福!“慢”并不意味着慢的教育成果,而是用“慢”的过程来达到快的教育成果。希望我们都能有一双慧眼,学会欣赏“慢”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