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 范维胜
书 目:《不做教书匠》
作 者:管建刚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拿到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封面的一竖行醒目的宣传语映入我的眼帘: “ 全国第一本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 ” 。我想既然是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我这个有着三十一年教龄的教师读了有用吗?这个问题其实无需回答,因为读书总是有用的,或正面催人奋进,或反面启人思考。
《不做教书匠》中有许多对人生具有启迪作用的警句非常耐人寻味,我也摘录了不少。但我总觉得,完全否定 “ 教书匠 ” ,我不赞成!因为既是教书,有一点匠气又何妨?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何为 “ 匠 ” ?字典上 “ 匠 ” 有下列三种义项: 1. 有手艺的人。如木匠、瓦匠、能工巧匠。 2. 灵巧,巧妙。如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3. 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如匠气。
古代就有 “ 匠石运斤 ” 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这则故事出自《庄子 · 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 尝试为寡人为之。 ' 匠石曰: ‘ 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大意是这样的: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 郢地有个人让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玷污了他的鼻尖,让一个名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石像风一般挥动斧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任凭他砍削。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石说: ‘ 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 ' 匠人说: ‘ 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 ' 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的人了!我也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 。
这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庄子表达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赖石,才能让石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信赖,能够创造奇迹。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石的绝技,而是为了说明高超的技艺还须有相应的对手配合,以此表示对好友惠施去世的哀悼。
我们今天用这个寓言故事是用来形容技艺特别精湛。所以,无论是庄子的本意还是后来的引申义, “ 匠 ” 并非贬义词。即使是 “ 匠气 ” 一词也非完全贬义。
“ 匠气 ” ,既是针对某种制作上的一种感观效果的描述,即工匠们对工艺器具及楼宇建筑上进行的雕凿、堆砌,所显示出来的感观效果。也常被引用于对文字写作方面的品评,喻诗词文章过于追求辞藻堆砌、精雕细刻、四平八稳,便有失内容的生动和灵转。例如 “ 匠气十足 ” 。但其技艺不可否认。所以 “ 匠气 ” 之于工艺作器或有必需,之于诗词文章则应有避讳。中国画创作就可分为匠气与文气两大类。匠气是指作者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以其精湛的笔墨和色彩技术描写物象的表面形式或图案色彩构成形式,将形刻画得 “ 惟妙惟肖 ” 或给人以形式构成的表象色彩 “ 美感 ” ,这种作品多能在瞬间让人为之感叹,此类为以形写形的画匠作风。至于匠心那更是褒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有点 “ 匠 ” 心、 “ 匠 ” 气也是令人称道的。
教师传授知识必须要有点 “ 匠气 ” 。因为首先你对自己传授的知识必须熟习,你对传授知识的运用必须熟练,否则你怎么去传授知识,让学生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就会问题百出。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们说: “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 这就指出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能够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熟能生巧,所以匠气之于教师传授知识十分重要。
和学生沟通要有点 “ 匠心 ” ,要有说话的技巧,要巧妙地化解纠结,这也是我们任务型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对老师的要求。譬如我们的任务型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分组就有技巧,就有匠心。班主任在确定合作小组规模时应综合考虑学习任务、学生年龄、合作技能及参与程度等因素。合作小组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能力、气质、性格与家庭背景。因为组内异质将含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能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则为各组之间开展公平的学习竞争创造条件,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就会更合理。。
再如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也是如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分工。角色分工使所有组员都承担一定角色,并履行相应职责。这能保证所有组员全部参与学习,而且能有力地保证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合作课堂的基本秩序。如行政小组长负责纪律,制止违纪现象,督促同学专心学习;学科小组长负责记录小组学习讨论结果,撰写小组展示发言提纲;宣传小组长负责记录、统计、公布个人与小组成绩,并参与全班成绩的统计和奖励工作;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成员全部参与学习活动等。组内合作学习包括分配学习任务、独立学习、完成个人任务、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等阶段。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奖励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学习任务较多或需要突破重点难点时,在学生意见产生较大分歧或思维受阻时,都可以组织组间或班级的合作学习。教师还应该要合理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组内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并努力确保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匠心和匠气。
不能一味的否认 “ 匠 ” 之重要,特别是年轻的教师,有点 “ 匠 ” 心又何妨!我反而认为年轻的教师首先就应该追求达到 “ 匠 ” 的高度,对班主任管理、自己的学科教学的 “ 手艺 ” 要达到熟习、熟练的程度,否则难以发展,更遑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