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 方翌昱
书 目:不做教书匠
作 者:管建刚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某天打开百度视频,赫然跳出一个标题 “ 谢霆锋与范冰冰巴黎街头甜蜜共餐 ” ,以为谢大帅哥终于梅开二度了,点进去一看,才发现只是《十二道锋味》的宣传预告。你看吧,在这个炒作不断的年代,越是暧昧、搞怪、别出心裁、哗众取宠、丑态百出,似乎越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又一个靠 “ 与众不同 ” 来打响名号的家伙。因为,在这之前有一本在美国非常畅销的小说《教书匠》,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亚马逊网站等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被迅速翻译为 20 多种文字,被评为 “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 ” 、 “ 每个学生需要至少熟读 l0 遍的温馨文字 ” 。突然有一刻,我在想,如果把《教书匠》和《不做教书匠》这两本书同时让老师们选,是《教书匠》会胜出呢?还是《不做教书匠》会胜出呢?
一、我理解的 “ 教书匠 ”
经常会听到不少教育专家们说: “ 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 我知道这些专家所说的 “ 教书匠 ” 含义,多半和 “ 缺乏理想 ”“ 不会创新 ”“ 没有个性 ”“ 简单重复 ” 等等相联系。但我听了这话还是很不舒服。
我查了一下 “ 教书匠 ”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 教师(含轻蔑义)。 ” 再查 “ 匠 ” :第一, “ 能工巧匠 ” 之 “ 工匠 ” ;第二,指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这我就搞不懂了,无论哪个含义,教书匠都不应该被 “ 轻蔑 ” 啊! “ 教书匠 ” 这个词是怎么 “ 约定俗成 ” 为 “ 缺乏理想 ”“ 不会创新 ”“ 没有个性 ”“ 简单重复 ” 等含义的呢?
无论怎样,反正我理解的 “ 教书匠 ” ,就是在教书方面 “ 很有造诣的人 ” ,这样的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这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积累而日臻完美。这样的教书匠有什么不好呢?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方面 “ 很有造诣 ” ,在实践中匠心独运,最后成为教育巨匠,这将是他个人的自豪和我们民族的光荣!
尤其在这物欲横行的社会,能坚守一份清贫还兼具爱心与专业精神的教书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斗胆地说,教书匠不必是教育家,但教育家一般来说应该至少曾经是 “ 教书匠 ” !有人反驳我说: “ 教育家主要是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不一定非要上课不可。 ” 那我只能认为这样所谓 “ 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 ” 的人只能是教育理论家,而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家。许多我敬仰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阿莫拉什维利,都曾经是 “ 教书匠 ” 。一个教师一辈子都是教书匠一点都不可耻,这只能说明他一直坚守课堂,教学技艺越来越精湛;如果一个 “ 教育家 ” 连课都上不好,连教书匠都不是,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 “ 教育家 ” ?
还有人认为, “ 能够巧匠 ” 的 “ 匠 ” 面对的是 “ 物 ” ,而教师面对的是 “ 人 ” ,因此确实不宜提倡教师做 “ 教书匠 ” 。而我认为,既然认为教育也应该有 “ 技术含量 ” ,那么虽然教师面对的是人,但追求 “ 能工巧匠 ” 之 “ 匠 ” 也是不错的!教师就应该有炉火纯青甚至出神入化的教育教学技能,谁说走进心灵不需要技巧呢?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那当然好,但这是不可能的。和教育家相比,教书匠纵有千般不是,但至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朴朴素素,踏踏实实。比那些空谈理想,不尚实干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
二、不在于做不做 “ 匠 ” ,而在于有没有用心 “ 教 ”
读弗兰克 · 迈考特的《教书匠》,我看到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书匠:他用自己那颗火热的心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将知识、想象力、正直的品质带给学生;他用颇具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扩大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让孩子们爱上了英语课;他愿意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让学生受益匪浅,不再重蹈覆辙他的错误 …… 他最终赢得所有学生对他的尊重。
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他建议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因此,管老师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责任:倾注心血,投入精力,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的能量、智慧发挥到极致,积极去做教育,进行人的培育与研究,和学生产生真挚的情感 ……
可见,不论是《教书匠》还是《不做教书匠》,它们的宗旨都是一致的 —— 用心地从事教育!
这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述的一个故事:一名校医在每年的新生入学体检时,很细致得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年复一年中,校医发现 27 年来,入学孩子的身高平均增长了 4.5 公分,这个数据背后造成的原因,便是这名校医开始思索的起源 ……
有那么一段日子,在我的《班主任手册》中会有非常详尽地记录,比如, ××× 同学今天第一个到校打扫包干区; ××× 同学今天在打扫完自己的包干区后主动帮助别的同学打扫;教室里那个废旧的编织袋被绑在了凉伞架上用来装可乐瓶,是 ×× 同学想到的 …… 当那个月班级里开始评选各项班级之星时,作为班主任,我提名这些同学入选 “ 班级劳动之星 ” ,然后依依陈述了他们为班级所奉献的力量,并以班主任的身份向这些同学表示了感谢。全班同学很是震惊,包括被我提名的学生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神情,也许是在意外我会对这些细节做出详尽地记录吧。而事后,在与家长的聊天中,也的确肯定了我当时的猜测,有的学生到家对父母说: “ 我们班主任可神了,什么小事情她都会拿本子一笔笔记录下来,好的都会记,坏事情就一定记得更全了,到时候秋后算帐我不就惨了? ” 也有学生对父母说: “ 原来老师还是很关注我的哦。 ”
慢慢地,学生开始关心起自己的班级,比如,墙报的胶水脱落,有一个角翘起来了,下课的时候,宣传委员会和几个同学一起主动到我办公室来要胶水去把墙报给粘好;期末复习期间,功课繁多,很多同学常常忘记今天要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班长想到在黑板的一角写上 “ 今日要点 ” ,摘要出今天主要的学习任务,以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临近期末考试,学习委员主动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写上 “ 距期末考试还有 × 天,请各位同学努力 ” ,以此来鞭策大家。
当初,我的一份有心,换来了班级不一样的面貌,回首想想,那一定是关注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人重视,被重视是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尊重。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一份细致的关注我一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如果你是一线教师,你完全不必为自己是教书匠而自卑!其实成为教书匠也不容易呢!尽管我对真正的教育家一直心怀敬意,而且从来也不反对普通教师的教育家情怀和教育家追求。如果你成为教书匠之后,还有教育家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当然可敬可佩,非常值得提倡。的确,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如果你不愿意跨过这鸿沟也不要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愿当教育家,而愿一辈子做教书匠,也毫不可耻,因为你,有不做教育家的权利和自由,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