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 朱郑汇
书 目:《班主任工作十讲》
作 者:陈宇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经常看到陈宇老师文章,阅读之后用于实践,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得知新书《班主任工作十讲》已面世,便毫不犹豫购买,一睹为快。本书总结了陈宇老师 23 年来班级高效管理的科学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学生出现问题班主任总是冲锋在前,可是又往往束手无策,这是为何呢?回想工作之初,管理班级都来自老师的言传身教,缺少处理教育问题的方法,随意性很大。这就需要班主任系统地学习工作方法,整体了解和把握。《班主任工作十讲》这本书系统性阐述了班级管理的方法,可操作性很强,对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培养能手,集团作战
很多老师对班主任拒而远之,究其原因,常规的琐事每天都要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身心疲惫之际发现学生依旧状况频频。其实班主任工作多是单兵作战,把所有的活儿都压在身上,时刻忙碌着。要知道班主任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工作中发现人才,用好人才,要把学生都变成助手。众所周知,班级需要评选班干部,交代相关的事项,等待学生认真履行,这样做够了吗?陈老师指出: “ 学生所有的工作和任务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 ” 制定岗位职责,并发到相关学生手上,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当初学生推选班长,崔欣以高票当选。我只是让她负责班级的大小事务,孩子点头应道。接下来的时间里,崔欣好似 “ 消失 ” 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亲自出马。询问孩子,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竟不知要做那些事情。原来是工作不到位,没能具体明确学生该做什么。缺失了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班干部工作充满不确定性,班主任只能到处救火。
陈老师的班级中,对于班干部常规工作一条条罗列出来,看了之后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帮助他们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和公开述职三个方面,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班干部的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班主任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法,经过教育、指导、培训、明确职责、落实检查等一系列的培养,才能从新手变成岗位能手。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班主任的负担也就随之减轻,从而实现了双赢。
二、评价体系,多元发展
随着班级步入正轨,班干部出了很多力,学期末的各种奖状非他们莫属。其他学生伸长了脖子张望着,只有羡慕的份。面对普遍现象,陈老师一针见血地提到: “ 单一的评价机制只能让一小部分学生受益,而多元的评价机制则可以让各种学生都得到发展。 ” 是呀,一个成功的班级,能使大家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成长的幸福,而不是少数人的舞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育人的重要场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点燃前行的动力源泉,这才是评价学生的重要目的。
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评价手段应触及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也要涵盖班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陈老师创建的 “ 班级月度风云人物 ” 为例,只需在某些活动中变现抢眼,或做了一件引起较大反响的事即可。评选时班主任没能占据主导,而是通过自行申报、小组推荐、班委会审核推荐,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把一位位普通的学生打造成 “ 明星 ” 之后,不仅对他自己有重要的意义,对周围学生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自己,往往按照成绩认定,少数学生如鱼得水,多数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度日如年,显得无比艰难。
多元评价体系,班主任需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量身定制一些奖励措施,以不留痕迹的方式达到奖励作用。班级的 “ 刺头 ” 华杰,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唯一的爱好就是玩双杠。要是给他评选一个 “ 最佳运动奖 ” ,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不断关注孩子,相信变化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长期打压,孩子将会一蹶不振,如今想来已追悔莫及。
三、温馨家园,创造条件
班干部的辛勤工作,使班级纪律井然有序,多元评价机制,让每位学生取得发展。陈老师经过探索之后,写道: “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场所,也是学生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 班级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适宜人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加速了班级的发展。
为了经营班级,我成立了班级图书馆,购买植物,保持地面整洁,自以为做的不错,而陈老师的做法让我自愧不如。他富有创造性地设置了班级复印店、班级诚信超市、班级储物箱、班级微波炉等,所有支出都由他承担。随着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学生发自内心喜欢班级,良好的班风随之而来。
以班级雨伞桶为例,下雨天把雨伞、雨衣随处乱放,水滴就会到处乱淌,教室地面一片狼藉。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学生把雨具放在室外,这样一来走廊显得脏乱不堪,也不安全。陈老师则在班级中放了一个大塑料桶,这样就不会把地面弄脏了,简单易行的方法我却没想到 ……
陈老师采取的并不是什么特别巧妙的办法,要是处处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相信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这是对学生最好的爱,也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做教育。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责任最大、负担最重的群体,如何能突破重围呢?要像班主任那样去思考,在常规工作中掌握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轻松踏上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