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飞英小学 张瑜
书 目:《面向个体的教育》
作 者:李希贵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需要学会等待。
在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后,我真的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书名我马上想起了圣人孔子的“因材施教”。在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尚能实行因材施教,到现在这么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因材施教”更需要在学校里得到更好的实行。我们不主张广而告之的教育形式,什么都是统一管理。学校不是一支军队,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思想有其独特性,作为经过社会经验洗礼的我们无法想象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什么奇异的想法。
有时候每一个弱小的火花都能绽放出思想的烟火,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火花点燃,并且好好保护它。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只有把心态调整好,我们才能够回归到教育规律的康庄大道上,走得顺畅自如。当我看到这一小段话时,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红笔把它划了下来。教育是急不来的!
在言传身教中,我们都学会了以身作则,但往往忽略了我们做不了每个人的榜样。老师之于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他需要向这个世界展现他与众不同的每个方面,与之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我们分裂的不是人格,而是人性的每一个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有些人受用,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学习,有些人以之为榜样,但是无论哪一种结果,它所得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如此听来,教育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不是背背教材,不是塞塞知识,绝对不是。
这让我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特立独行的问题学生,现在想来我应该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和神圣来对待职业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更是和我们同走幸福职业路的伙伴,一个问题学生的存在鞭策着我们着提升教育能力,教师应该是领着薪水做慈善事业的人。在社会体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学业上并不出色或者偏科严重的孩子,走入社会后并不比那些门门科兼优的孩子混得差,除却一些家庭背景之类的客观原因,总结出来无非就是一技之长。历来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并不是不无道理,这其中的中心思想就是一技之长。而一技之长的教育基础,就是因材施教,如此看来,先人的教育经验其实都是融会贯通的,很多经验被总结,被推广,其实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我们并不推崇孩子偏科,只是从教师自身出发,在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上有所改观,有所针对性,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和特殊性,从而在因材施教的道路上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现,有时候比遇见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遇见一个优秀的学生,那是你的幸运而已,而发现一个别人觉得不优秀,他却因你而变优秀的学生,那才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