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 王燕
书 目:活了 100 万次的猫
作 者:【日】佐野洋子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爱孩子,不是无尽的给予,不是一味地溺爱,不是包办代替,更不是把我的愿望送给孩子,为他设计人生。孩子也需要尊重。
记起了那只猫。那是一只威武的虎斑猫,绿得发亮的眼睛直视着你,显得那样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它是一只孤傲的猫,活了一百万次也死了一百万次,从来没有为谁哭过,尽管每一个主人都是那样宠爱它,为它的死痛哭流涕,而它却从不在乎,它不在乎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也不在乎过怎样的生活,更不在乎自己的主人是谁。仿佛,它就根本没有活过。它没有自己的世界。直到有一天,它成了一只野猫,一只没有主人疼爱的猫,似乎生活才真正开始,它才真正活了一回。这一回,它是野猫,它成为了它自己,它爱上了另一个她,它拥有了一个家,它为她们付出,为她们欢笑,也为她们哭泣 ……
这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创作的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无数次翻阅它,无数次欣赏它,无数次思考它,爱不释手。真心羡慕成为野猫后的它。
你看,这只威武的虎斑猫多像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英俊、聪慧,眼里闪着稚气。不,还有一份期盼。生命中,有很多人爱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 他就是世界的中心。可是,他快乐吗?他过着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吗?
想起某校,老师告诉孩子兴趣班报名开始了,你们可以选择的班级有作文、数学、英语 …… 一学生想不明白了,问:老师,难道只有这些班吗?你是不是把下棋、排球、画画之类的班藏起来了,不告诉我们呀?老师皱眉了,可孩子问错了吗?没有,孩子的问题恰是如此直接率真。什么是兴趣班?作文、数学、英语是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吗?突然想到前几日,整理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一书,虽然有点旧了,封面上还积了厚厚一层灰,但毕竟是书,不忍丢弃,看到里面有不少手工制作,想必儿子会喜欢,便带回了家。嘿,还真没想到,这本不起眼的书果真吸引了儿子,晚饭后便坐在桌前认真翻阅,还学着上面的图示做起了手工相框。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儿,我忍不住问: “ 儿子,这本书好看吗? ”“ 挺好看啊! ” 儿子头也不抬地回答,沉浸在自己的手工世界里。这也许就是兴趣使然吧。或许,我们会认为《语文》、《数学》才是孩子要学习的正书,或许在学校里,我们根本就不重视《劳动与技术》这样的课,认为它只不过是副课。事实呢,也许《劳动与技术》才是孩子喜欢的科目,而我们却忽视了。我们所谓的培养孩子的兴趣无非只是把自己的意愿加给孩子,希望在孩子身上建立起我们大人心目中认为有用的兴趣。
“ 走自己的路 ” ,是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做真正的自己,只有成为自己,生活才是幸福的。而身为家长,身为老师,更需要尊重孩子。那只虎斑猫的故事不就是一种警示吗?你看它曾经活了 100 万次,似乎也被爱了 100 万次,而事实上呢,没有一次是它想要的爱。跟着国王战斗在血雨腥风中,跟着魔术师生活在紧张恐惧中,跟着水手生活在颠沛流离中,跟着小偷生活在偷偷摸摸中,跟着老太太生活在孤独沉闷中,跟着小女孩生活在幼稚约束中,这一切都不是猫想要的生活,它只是一只被豢养的猫,甚至只是他们的玩偶、道具。在它的世界里没有尊重,没有自由,也没有真爱。 100 万次的活着等同于 100 万次的死亡。 100 万次行尸走肉的活着不如一次拥有自由和爱的活着,那样的活才是有意义的活。
又想起男孩阿楠,很听话,从小母亲就给他找了钢琴老师,每周三次正式的钢琴课,每天一个半小时的钢琴练习,这几乎占据了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当然,这样的付出是有收获的,男孩参加了省市多项表演和比赛,一张张奖状纷拥而来,成了多少人夸赞的对象。再看邻居小军,是个同龄男孩,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没有太多时间管他,平时只要按时上课,自觉完成作业,其余的时间都是自由的,他可以到房前屋后找虫子逗着玩,可以把家里的旧物拆了随意组装,这就是他的玩具,他也可以约上玩伴到广场上踢球,直到汗流浃背。他没有兴趣班要参加,自然也没有奖状、证书之类,他是个不起眼的男孩,但是他却是阿楠最羡慕的同学。不免质问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愿意过阿楠的生活,还是小军的生活呢?问女儿,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小军,自由自在多好,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呀,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孩子的心声。
突然间更懂那只虎斑猫了,虽然最后一次死后它再也没有活过来,但是它不会后悔,因为它真正活了一回。它拥有了自由,它经历了爱与被爱,它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这就值了。我想,我们的孩子一定愿意成为那只真正意义上活了一次的虎斑猫。
愿意替孩子们呼吁:请不要为我们设计人生,给我们自由和尊重,让我们活出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