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留白” 静待花开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 李刚

 

书 目:《家庭作业的迷失》

作 者:艾尔菲·科恩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哲学家卢梭说过: “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 美国当代作家、 “ 进步教育运动 ” 领军人物艾尔菲.科恩在他的著作《家庭作业的迷失》也以此为卷首语。身为教师,我对这句话的真谛当然不会产生歧义,好奇的是,科恩所指的家庭作业缘何迷失?我们当前的家庭作业模式是否迷失?有何破解之策?作者是是故弄玄虚还是深度剖析?带着质疑和求证的心态,我用半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掩卷反思,感触颇多。

  科恩总共引用了 300 多本参考文献,有理有据地论证了家庭作业可能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 “ 因为它剥夺了一家人晚间在一起的宝贵的时光并且不给孩子留点时间做一个孩子应该干的事情。 ” 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从书中他引用的教育心理学家哈里斯 . 库柏、教育理论学家妮儿.纳丁斯、读写能力专家法兰克.史密斯等专家的研究结果以及美国权威的 NAEP(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鉴)测试、 TIMSS (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研究)的数据和结论都指向于: “ 全美学生平均学业成绩,与家庭作业的频率、数量,以及老师用家庭作业打分数的平均百分比之间,都是负相关。 ” 原本,我以为美国的教育理念更加科学、开放,但在阅读后,我感受到在家庭作业操作与评价方面,中、美学校在本质上近乎一致,大多数家长的意识也雷同。美国的家庭作业,尤其是三年级以上特别是高中段的任务量不小,不乏大量机械性短期记忆类的练习。科恩也尖锐批评行政和科研机构,漠视、选择性地忽视研究证据,奉行 “ 犬儒主义 ” 。

  “没有证据显示,任何家庭作业会提升小学生的学业表现。 ” 那么平时我们也一直强调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时间观念等层面的优点,科恩也用强有力地事例向我们揭示了:这些美好的理由都立足于假设之上,而研究的结论却不支持这些假设。 “ 我们想当然地把学习的责任留给了学生,而不想去读懂我们的孩子,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 是啊,正是我们的思维惯性和惰性,学校、教师、家长把家庭作业这张大网越织越密,使我们的孩子深受束缚!无独有偶,台湾著名教师苏明进在《读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中提到:要懂你的孩子,要看到他们的优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很多人也在表达这样的观点,但事实上仍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在他们心里,使用这样的双重标准毫无愧疚之意。所以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把以巩固知识、训练技巧为主要目的的家庭作业作为爱孩子的方式。

  身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何尝不是如此呢!苦口婆心的说教也好,严厉的呵斥也罢,抑或是随意性的奖励的许诺,说到底都是鞭策孩子严格执行家庭作业任务的手段。我们的一切都是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焉知是在建造禁锢其自由成长的一个个壁垒?回想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诚然也有作业,也有因此衍生的烦恼,更多确是自由和快乐。在语文课上诵读 “ 一页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时,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赶鸭放鹅、农忙帮工、采桑葚、烧茅草、野钓……如果童年是一首歌,那么课外充足、自由的活动时空,一定是它柔美的主旋律。童年生发的经验和磨砺的品性将会使他受用一生。

  我和更年长的家长都曾经享受这样的 “ 留白 ” 时光,感恩老师、父母的宽容,今天,我们的下一代已经不能 “ 重复昨天的故事 ” 。试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教育评价不科学、不理性的折射?看到孩子放学回家,原本应该享受闲暇快乐之时,原本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干自己最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却发现各门功课的作业如大山一般横亘在前,无法逾越。换位思考,我们能对学习产生更愉悦的体验吗?我们的学习潜能、个性特长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吗?晚餐的鲜香不能替换孩子无法掌控课余时间的无助与疲倦。科恩在书中勇敢地提出:理智的家庭作业应当给教育留白。他列举的苏格兰的卡基菲尔德学校的校长艾尔德去除了让学生痛苦和叛逆的强制性作业政策后,学生的入学考试有了显著差异,数学和科学考试分数增加了 20% 之多。由此可见,当生活、自由、自主再次成为学生家庭生活主旋律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真正被激活。陶行知先生在他毕生追寻的生活教育实践探索中,他也大声疾呼 “ 六大解放 ” ,把时间、空间、双手、大脑真正还给学生,并身体力行,坚守信念。时至今日,仍是我们探索教改的指路明灯。台湾学者黄雄武教授在《学校在窗外一书》一书中,也这样说: “ 学校该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 —— 打开经验世界和发展抽象能力。 ” , “ 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让他们自由地运用时间与空间。 ”

  科恩指出: “ 对于向来认为家庭作业时必要的人,可能不会接纳别人挑战他们的想法,至少在刚开始时如此。 ” 或许,在今天我们还很难撼动应试型主导的家庭作业的巨石,但是在教育改革春风劲吹的大好时节,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主动地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吸收人本化的育人思想,为巨石下的芽芽、苗苗的破 “ 石 ” 而出,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 —— 留白。正如卢梭说道: “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 发人深思!让我们努力为孩子的家庭作业解禁,多一点理解、多一处留白、多一份温暖 —— 静待花开!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