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 吴伟斌
书 目:《教育走向生本》
作 者:郭思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阅读《教育走向生本》的初衷是十分功利的,主要是试图在书中寻找到促进学校和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捷径。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这本书的许多观点突破了人们原有的认知,突破了许多原来被奉为经典的教育观点,很是新颖,所以花时间逐一进行了拜读。
本书的作者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他提出了 “ 生本教育理论 ” ,而《教育走向生本》是 “ 生本教育理论 ” 的奠基之作,它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点和操作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深入的阐述了生本教育的价值观、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 等教育行为观,以及 “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 、 “ 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 等教学方法论对于教育工作者非常具有启发性。
“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 这是生本教育对儿童的基本认识,也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伦理基础。书中从枯叶蝴蝶的生物进化开始谈起,告诉我们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条件下,枯叶蝴蝶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淘汰中,逐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也是学习和选择的结果。所以 “ 人要生存,就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环境。 ” 因此,学习是人类自身的需要,儿童具有学习的天性。
虽然这样的论证在我读来还是感到有些许的牵强,但是对于 “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 这一观点,我还是十分的赞同。我的赞同理由没有这么复杂的推理,而是凭借对事实的观察和思考。每个孩子都有许许多多的玩具,从我儿子出生开始,我也在不同的时期给他添置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在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玩具孩子拥有的时候非常的喜欢,比如说遥控汽车、模型飞机等,但是没过几天,这样的玩具对他的吸引力明显下降,直到最后被彻底的遗忘在某个角落里。而与之相反的是一些看似简单的玩具,比如积木、雪花片等,孩子却百玩不厌。为什么?我想这就是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玩具,符合了孩子学习和创造的天性:虽然这些玩具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在孩子的手中却有着无数的组合可能性,孩子可以每次通过学习,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可以满足他不断学习和创造的天性。一直相反,虽然遥控汽车、模型飞机等结构复杂,但是可供孩子学习的内容却是十分的有限,当孩子能够全面的掌握玩法之后,对他来说,再玩这个玩具就只是无聊的重复了,无法满足他学习的天性了,被遗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可见,儿童确实有学习的内在需要。
既然 “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 ,所以生本教育提出了 “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的教育方法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一直在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将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天性有效的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势必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 小组合作 ” 学习是很有效的一条途径。一次听了学校一位老师上的《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课堂的整个设计也比较普通,但是因为安排了两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听到了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我听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我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老师肯定时的微笑,我看到了学生在表演朗读时从羞涩到自信的笑容 …… 我想这样的课堂比教师喋喋不休地讲、不知疲倦地问要有趣的多、要轻松的多。教师把学生放在了学习者的位置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充满着挑战和乐趣的, “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 ,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发挥他们对知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体验学生成功带来的那种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有人要说了,照你这么说那还要老师干什么?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了。不是。在书中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产婆。它把学生学习的过程比喻成产妇生产的过程:学生就是产妇,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妇是在需要帮助的状态下,需要产婆进行安排和帮助,所以产婆主导了生产的过程,承担着组织、引导、鼓励等作用,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取决于产妇自身的努力,所以产妇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应用到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二而教师是主导,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欣赏者。组织者包括学习的方式、组织形式等都需要教师进行预设。引领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知识、年龄的限制而出现停滞不前,原地打转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指一个方向、选择一条路径或者搭一座桥,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欣赏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欣赏者、赏识者,当你看着学生面对未知的知识领域,通过自己的学习逐步的掌握时,你会为他们让感到高兴和骄傲,学着把你的高兴和骄傲告诉学生,这就是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的路上有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就能不断地向前。懂得欣赏学生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在你的欣赏中你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出色。 “ 你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幸福,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 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更好的学习的情感基础。幸福的日子使人聪明。 ” 让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释放儿童的学习天性,让儿童幸福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