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心小学 王芳
书 目:《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
作 者:雷夫·艾思奎斯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很喜欢这样一首诗: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得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教育当然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起点,踏实地去做教育,去真正做到 “ 教书育人 ” ,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因为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教育是一块蛋糕,我希望这块蛋糕是这样的:
一、 “ 信任 ”的面包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的空间。相信,教室的内容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 “ 信任 “ 的建立;教室的容量离不开学生和学生之间 “ 信任 ” 的维系。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总是在用 “ 害怕 ”“ 恐吓 ” 威胁着孩子。开学第一天,我们往往会以盛气凌人的姿态给所有的孩子一个下马威,仿佛在说: “ 我是非常严格的,你们严格地完成我布置好的每一项任务。 ” 从孩子们惊恐的眼神中,我们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了一点威严。接下来的日子, “ 恐吓 ” 在不停地复制, “ 害怕 ” 在与日俱增,日常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到自己班的学生自修课纪律非常好,他们变得越来越听话,棱角越来越平,我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但与此同时,我们与孩子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远,因为他们在怕你,看着一双双惊恐的双眸,突然大吃一惊,我们到底在对孩子做什么?这样的教育好吗?这样的孩子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他们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的快乐,没有丝毫的生气。他们由于畏惧你,变得乖巧懂事、勤奋学习。如果有学生没完成相应的任务,大发雷霆的我们是否思考过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正确的教育,是良好的教育吗?
因此,用 “ 信任 ” 去取代 “ 恐惧 ” 一直是我在设想和追求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正在思考和追求的。我们要培养的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应该是心胸坦荡,内心沉静淡然的样子。一如初生的婴儿那般,笑靥如花。
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你告诉孩子们在周三有一次野炊活动,就该说到做到;如果你承诺孩子他表现好就有奖励,你也必须做到。我们要做的就是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有多么负责,而是用 “ 信任 ” 的温柔目光静静地凝视着,让他们主动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身教重于言教。予以铭记的是:孩子们一直在看着我们,我们要求他们要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让我们放下手中 “ 恐吓 ” 的利剑,张开双臂用 “ 信任 ” 去拥抱祖国的未来。咬一口 “ 信任 ” 的面包,回味无穷……
二、 “ 爱 ”的奶油
奶油的味道,大多数人都是很喜欢的。但如果一个蛋糕上都是奶油,你恐怕也不会觉得好了,所以放多少奶油是我们值得考虑的。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社会中出现了很多 “ 溺爱 ” 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什么是 “ 溺爱 ” ?爱得过分了,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把孩子变成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 真正地爱要有分寸,要把握好力度,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要让孩子成为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现在的竞争机制,已让大家深陷其中,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师都在不停地竞争着。也许你会说,整个社会的状态就是在竞争,但我想说,竞争是会让社会前进,让人们不断地探索。但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记得:我们每个人都是造物主的神奇力量所创造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较,我们需要地是做真正的自己,成为我们自己。这才是爱自己的表现。
所以在阅读了雷夫的《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一直向往的教育理想是:让我们一同沐浴在 “ 爱 ” 的阳光下,享受爱所带来的温暖,这温暖让我们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我们所要给予孩子的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己,培养他们实践、生活的能力,在强调应试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让我们用 “ 爱 ” 的幸福感去学习、去生活、去感受。在学生时代,还有什么比快乐地学习更为重要的呢?
三、 “ 耐心 ”的香味
“ 爱 ” 的奶油入口即化, “ 耐心 ” 的香味沁人心脾,意犹未尽。教育的起点是要求每位教师都具备了 “ 耐心 ” ,这也是教育的基本功。如果我们缺乏 “ 耐心 ” ,那我们便不能够达到教育的理想国。如果我们要孩子们和气待人,有一颗 “ 耐心。 ” 那么我们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耐心的一个。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次,在对学生的采访中,雷夫的学生艾伦这样说道: “ 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 ‘ 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 ' 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 500 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 每当想起这个故事,我的耳畔也会回荡着 “ 我不是已经讲过了吗?你根本没有认真听 ” 这句话。的确,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诚然像这则故事里讲解 500 遍,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是不会也没有机会做到的。但我们能做的是当班级里有孩子听不懂的时候,我们能自动地省略刚才的那句话,耐下心来再和她(他)一起讨论和解决,相信我们不需要说到 500 遍,孩子就会听懂。因为她(他)一直在努力。正因为努力,才会向老师请教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去批评和指责,那还能看到那朵太阳花开放的姿态吗?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在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孩子一直在以我们为榜样。所以要培养有耐心的孩子,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去要求别人。
让我们一起为教育的 “ 蛋糕 ” ,撒上 “ 耐心 ” 的香味。就如莎士比亚写诗那样,踏实勤勉。让孩子们成长为充满自信而又快乐的人!
四、 “ 快乐 ”的点缀
教育和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的状态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教师和学生拥有的 “ 幸福感 ” 越来越少,那些灿烂无比的笑容离我们渐渐远去,我们也在这时光和现实中变得 “ 冷若冰霜。 ” 我想,到底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什么呢?是让孩子成为学习的 “ 机器 ” ?抑或是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 “ 好孩子 ” ?还是让他们快乐幸福地成长呢!相信曾今年少的我们都有过童年时代无比欢乐的时光,都有那段甜到心里的回忆。而我们现在正是在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为什么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到最原始的快乐呢?教师和学生能够无忧无虑地工作、生活,能拥有甜蜜的笑容。我们拥有了这 “ 无忧无虑 ” ,就并不代表我们抛弃了对自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和现在的社会需求背道而驰。而是我们拥有了一种更加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更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去生活和学习。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学校变成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变成一个学生们爱来的地方,变成一个他们朝思暮想、心心念念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人人平等、互敬互爱、没有任何 “ 战争 ” 的硝烟,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存在,因为我们都可以舒舒服服地成为自己,做自己。
让我们努力地去创造这样一个快乐和谐的校园,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社会。相信只有我们培养出有快乐、有爱心、有耐心的孩子,我们的社会才会慢慢地走向和谐、走向更好的未来,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书写好这个大大的 “ 人 ” 字,才能与国际教育接轨。
让我们一同来烹饪这教育的 “ 蛋糕 ” ,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一如这世界本来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