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

长兴县虹星桥镇中学 余爱民

 

书 目: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作 者:陈宇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今年的初三我没能随自己的班级一起升入初三,自己很遗憾。在与校长的谈话里。我知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但我觉得自己很用心的,我也很认真的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好,可是为什么班级没有多大的变化呢?自己以为凭着前辈和自己的经验带好班级是不成问题的。没有必要去学习书本上的理论。在校长室通过和校长谈了近一个小时,校长把我的问题一一呈现,自己才发现需要去看班主任管理的理论了。于是去看了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在他的第一讲中就讲到作为新时代班主任必须经历的八个转变中第一个要转变的就是有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他认为时代在进步,经验有时候是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德育工作尽管不同于学科教学,但同样是有科学性的。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在暑假期间好好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认真的读完了这本书。

  在读书完这本书以后,自己的第一个感受是我的班主任工作是凌乱的,没有成系统性。没有规划,没有像陈宇老师那样每一个工作都有一整个完整系统。工作没有系统,因此自己在管理上届的学生时,总是觉得自己头痛医头痛,脚痛医脚痛。虽然自己很辛苦的工作,可是班级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风气依然是老样子,没有很大的变化。在陈宇老师讲述自己管理班级工作中,我看到班级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在他的第三讲关于班级文化管理中,他从五个方面:班级公约,班级名片,班级环境,班级精神,班级亲情来构建班级文化,每一个方面都是子结构,最后都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性共同打造成一份科学而独特的班级文化。让学生能在这个班级文化的氛围中,感觉自己所处的班级首先有一个家的感觉,然后有一份精神的寄托,最后有个目标的奋斗。我想这也是陈宇老师所说的 “ 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 ” 正是他用心的去做班级的文化,才会带出优秀的班级。回顾自己的四年的班级文化管理,对比陈老师的文化管理,有些他做了,我也做了。为什么我没有成功?因为我没有系统性,也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做。班级文化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没有内涵,没有生命。所以我所带的学生他们没有归属感,没有成就感。在这个开学的初期我自己也立下了三年的班级文化管理,打算从班级环境和班级精神入手,首先打造一个有归属感的班级。

  这本书我总共读了两遍,在开学这段时间里,我又花了三天的时间重读陈宇老师的书,因为我今年又接受了一个班级,我真心的想这个班级带好,带出成绩。再读陈老师的书,特别细读了他的第二讲班级常规管理的艺术这部分内容 —— 常规管理:琐碎中最显班主任智慧中:发现自己在做班主任工作竟然做了和他所说截然相反的事情,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认为班主任应该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琐碎的事情,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忽视了许多的细节。比如第一、他认为要学会 “ 谈钢琴工作法 ” ,要有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刚开始读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什么感觉,在自己接受新的一届学生一个星期以后,特别在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行为习惯的时候才体会到: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不可能只要他有错误我就要批评,什么事情都要管理。因此要有 “ 轻 ” 有 “ 重 ” 。他举了一个事例:学生打架是 “ 轻 ” ,学生往地上丟瓜果织屑是 “ 重 ” 。在开学初,我对于学生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不批评,对于原则性的错误,我要狠狠批评。实践一个月感觉学生的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他认为任课老师很重要。自己在以前的班级管理中没有把任课老师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在陈老师的书中他认为任课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因此他讲述如何让老师感觉在你的班级上课是幸福的。因为幸福的感觉是双方的,老师获得幸福,学生也会幸福。他在书讲述了两个细节,一个是给任课老师一个安静的课堂,一个是给任课老师一个干净的讲台。读了以后我在开学接受班级以后,在开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把教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班级活动来布置:第一周的班会课,用了一节讨论怎么来布置教师节,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中,完全是自愿的。教师节那天我不在,后来我了解到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很幸福。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做好上课前的纪律和讲台及周围的卫生的干净。以及每天早晨让学生自愿到办公室去帮老师整理桌面。至少做到让任课老师喜欢我的班级。

  第三个感受是班级评价要客观,公平。在陈宇老师介绍自己班级评价里,有着完整的制度,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把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获得荣誉情况、好人好事、违规记录等等记录下来,每项都有分数标准,最后进行综合评分,以此来评选优秀的学生。虽然这项工作对班主任而言很繁琐,但陈宇老师坚持下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书中陈宇老师也做了解释。事实上这就能够科学的反映学生的情况,做到科学的管理班级,通过长期的坚持,把班级的的风气往正道上引,构建健康、民主,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一个班级成员得到良好的发展。回想自己在班级评优秀学生往往参考的主要是学生的成绩,这样虽然让一部分学生有发展,但对于哪些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就没有一点的机会了,所以在他们的眼里班主任会逐渐没有威信,而成绩优秀的学生逐渐的认为他们被评为优秀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就失去评价的激励作用了。同时整个班级也没有健康的发展。事实上自己的班级在进入初二以后往往会向着纪律和卫生差的方向发展,最后还是会影响班级的成绩的下滑。在这个学期里我开始转变自己的评价,开学初,结合我们学校的课改我弄出了一份班级的评价方案,在这份方案里我把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量化考评,总共有六个方面,成绩只列为其中的一项。同时专门开一次班会来完善这份方案。让学生参与期中,做到方案的透明,公正。告诉学生我以后期中和期末都以这个来评选优秀学生。这个方案出来后,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很积极,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不是很优秀的学生。目前看来还是有效果的。但自己有一个困惑就是这种评价能不能一直用下去。

  第四感受是要培养一个好的班风,在陈宇老师的书里他认为班风是一个战略问题,非常重要,在他的书中讲到,一个健康的班风会让人走进这个班级感到舒服,能让生活在这个班级的人感到幸福,正气占据着绝对上风,歪风邪气没有立足之地。班风要有具体的概念,要具有具体的方向和可操作性。第一,在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引导方面班主任要起到绝对的引导作用,要表现出绝对的权威。第二在舆论的引导方面,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一定要知道什么荣什么是耻。他以考试作弊为事例从从诚信角度来说明班风之重要。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学生考试作弊,不能以分数为标准,而是是否是真实的最为重要。考风不好就不要考,一定要纠正班级的考风,形成良好的班风。上届的班级之所以没有很大的起色,现在看来是整个的班风出了问题。班级没有形成良好的健康之风,也就没有了良好的学习之风。我没有把班风作为一个战略的问题来重视,没有全局的规划,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所以问题还是在我的身上。

  学习理论是用于实践就会有坚实的后盾,但实践中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像浮萍一般,飘到哪是哪。通过学习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诸多的错误,也认识到自己的有多么的不足。没有系统性,没有科学性。没有真正的用心,就带不好班级,既浪费了学生的美好的时间,也辜负的家长的期望。在接下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积极的去学习班主任理论,不断的去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争取做最好的班主任。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