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危佳隽

 

书 目:不抱怨的世界: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作 者:刘水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书籍是心灵的好伙伴。自从翻开《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之后的那几个静谧的夜,伴着窗外的繁星,屋内的灯光,我慢慢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书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使用很普通的方式,借助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捧着这本书更像是捧着一面能帮助你窥视心灵的镜子,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生活方式。书中不仅透出浓浓的禅味,还字字句句落实于身心的成长,阅读的过程犹如坐上一列载着心灵去旅行的列车。书中的故事和道理直冲我的心海深处,带给我许多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动。

收获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 少计较,活得简单

“ 成长比成功更满足,付出比得到更幸福。 ”

  职业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向。我们教师在计较工作繁忙,处理不完事情的时候往往归罪于职业本身,殊不知自己的困境也许只是因为个人的拖拉习惯造成的。也许只要我们摆脱拖拉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时减少不必要的拖沓和犹豫,就能自己掌握职业发展的方向。我们教师在计较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时,要接受和明白教育是门遗憾的艺术,因此在遇到一时失败的时候不需要心生退意。今天的失败给予我们明天能做得更好所需要的经验。生活不是单纯的取与舍,不要斤斤计较付出的,有时付出的比得到的更让我们满足。由此我想到职业的幸福感来自少计较,必须活得简单。

   “ 奋斗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是一定能带来成长。 ” 书中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联想到自己的教师工作枯燥而繁忙,有时候计较自己的收获和所得,有时候也不禁怀疑起自己的价值,更有时候为了取悦他人的眼光而丧失了自我,曾经心中也充满对生活狭窄的计较。其实与其带着对生活味同嚼蜡的抱怨,不如从整日重复的劳作中探出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积极寻找生活的意义。想想教师的工作多美好啊,那么多孩子从你那里取得了一生受用的知识,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悠长假期,可以去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成长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成功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站,能够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和成长过程的快乐和幸福,是我们 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幸福!

收获二:修正极端的教育观 —— 不抱怨,爱得完整

“ 接受比抱怨更快乐,宽恕比苛求更完美。 ”

  书中有个章节谈到要把工作变成快乐的旅程,讲述了全国特级教师支书恒的故事:这位教了二十多年体育的老师在他年近不惑时,由于种种原因竟然改教了语文课。面对这样的难题,支老师怀抱着一颗火热的心,练字练朗读,从零开始,在不到十年中成为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当我们走在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旅途中时,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接受,内心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 ……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仔细回想,抱怨又有什么用处呢?能解决什么问题?长期抱怨只能使得我们成为现代的 “ 祥林嫂 ” ,我们要学会接受,接受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楚,但依旧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去为自己寻找更多前进的借口。

  在书本中 “ 不抱怨 ” 的启迪引领下我又一次想到在教育中要学会 “ 接受 ” 和 “ 放下 ” 。教育家陶行知 “ 送糖果 ” 的故事是允许犯错的最好例子。如果犯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所有的错误必须以正确的方式修正,否则修正本身将沦为一种攻击。有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走极端的,我们对每个孩子爱是不完整的。我们往往只盯着孩子的过失,一味地为了他们生气,同时我们那以爱之名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孩子有时候并非不懂得道理,只是缺乏改过的信心和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我们的方式,因为爱而宽恕孩子的错误。同时教育应该有激励性,应该能催人向上,应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过。这样的爱与宽恕像三伏天里吹来的习习凉风,像黑夜里的一丝光亮,像流经干涸心田的一缕清泉。

收获三:开启 “ 有梦 ” 的人生观 —— 勿苛求,梦得宽阔

“ 努力比羡慕更踏实,享受比牺牲更真实。 ”

  作为教师,常将人生纠结于不断成长变化的孩子,想要用一蹴而就的方式常常带来悲观的情绪,衍生出诸多抱怨。如果总是苛求事事完美,恐怕注定挫折连连。因为这个世界无法在外在形式满足你对完美的理解,它只提供给你成长和改正的机会。不必苛求世界如我们所想,而是调整你自己去适应世界,开启幸福的人生观:你要怎么爱自己,就怎么爱他人;不必为别人牺牲,也不索要别人对你的牺牲;尽力助人,同时也在你需要时接受他人的援助。让我们在给予学生幸福的过程中,同时也幸福了自己。

  作家毕淑敏也曾说过: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看来做好自己比羡慕别人更实际,幸福也确实必须通过自己一番经营。我认为想成为幸福教师首先要 “ 胸中有梦 ” ,告诫自己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同时让我们注意他人成功的小细节,揣摩教育思想及方法,悉心实践并总结。在一天天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我们陪伴孩子们伴随着一路欢笑,收获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一张张孩子们稚气未脱的笑脸如向日葵般陪伴着我们,感受放出带来的满足。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让我们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还原我们真实的自我。

  在我看来,书中的 “ 不抱怨 ” 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 让我们在孩子们面前屏息凝神,悉心发现,就会感受到世界上所有的栅栏和围墙都轻轻地俯下身。你的眼睛和耳朵会突然灵敏了,看得见水泥缝隙里的花,辨别得出清晨汽车轰鸣中细细的鸟儿啾啾,听得到夜晚的蛙声蝉鸣。你的心突然会为一片云彩柔软了,在那片罕见的蓝蓝的天空上,白云正掠过万水千山,而阳光在哗哗地洒下来 ……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