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智慧在右

富阳市职业教育中心 章立

 

书 目:《爱与智慧》

作 者:余国良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职高学生似乎是花丛中的小野花。说起职高学生,人们受传统的、世俗的、歪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把职高学生看作一群 “ 脑子不动、身子懒得动、心灵难触动 ” 的 “ 多事 ” 的孩子。对于这批边缘化的孩子,家长不抱什么希望,老师们给予他们的 “ 待遇 ” ,不是苛求和训斥,就是放任和无奈,出现本能 “ 恐慌 ” ,吝惜教育的爱和智慧,从而产生对学生们教育的傲慢与偏见。长此以往,职高学生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老师教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何对职高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对职高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这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余国良老师的《爱与智慧》一书似乎是黑暗中的光明,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以 “ 别嫌弃 ”“ 别埋怨 ”“ 别急躁 ” 的大智慧,遵循 “ 三分伺候七分等 ” 的自然生长规律,凝神静气地做好学生的守望者。他把学生视为 “ 恋人 ” ,情真意切地关心、爱护、包容他们,指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健全人格,学会表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把学生视为朋友,传德、诚、礼的交友准则,授真、善、美得道德标准,解法、理、情的处世密码,并蹲下身子与学生 “ 沟通 ” 。综其所述,余国良老师教我们教育学生要以爱作为底色,对职高学生更要如此。

  读了第一篇以后,我不禁哑然失笑。难道我不爱学生吗?从事职业教育这么多年,说不上像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那样,但也能做到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细读了文章以后,我才明白教育并不等同于爱。我面对学生总是 “ 很铁不成钢 ” ,苦口婆心地批评教育,这并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这并不是教育学生很能奏效的方法,这并不是学生需要的爱,这只不过是老师认为的爱,老师一厢情愿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对牛弹琴的结果,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收效甚微。爱学生,别总想着去教育他,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正如余国良老师所说的 “ 差秧苗 ” 也能长出 “ 好谷子 ” 一样,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钢的,尤其是职高学生,做不了钢做一块高品质的铁也同样是成才。所以,我们要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静下心来去爱学生,而不是摆出一副长者的姿态进行自以为是的批评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践爱的真知。

  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学生也是如此,个性差异太大了。教育的过程光有满腔爱的热情是不够的,就像余国良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要用智慧去教育学生。余国良老师常说,教育要有戏。戏只有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才能让人百看不厌。教育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都忙于对付学生,说一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学生当然厌烦,教育自然无效。只有像余国良老师所说的,运用我们的智慧,钻研适合学生的方法,抓住孩子们的心,用心演好一部部教育的戏,这样才能把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育的实效。

  爱在左,智慧在右,走在教育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 鲜花 弥漫,让青春稚气地职高学生踏着 荆棘 ,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是收获颇丰。只要努力,一路撒下爱的种子,用智慧去浇灌,跟着勇者的步伐前进,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园地会芬芳满园。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