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教室”的幸福密码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何秋瑜

 

书 录:《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作 者:李虹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山东潍坊李虹霞老师的著作《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以下简称《创》),在开篇就细致描述了她“理想国”,美好的愿景几乎在一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幸福教室”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更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幸福温暖无限延伸的气场;……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能给孩子打开语言的空间,让孩子们的精神能自由飞翔,情感能健康成长,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是师生、家长最眷恋和最愿意流连的地方……( P3 )

    通读全书,觉得李老师所践行的教育理想,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一个满心装着学生的人,一定是能创造出一个个教育奇迹的人!书中每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教育故事,正是她和孩子们“心心相印”的故事!一间教室的幸福度,应该取决于这件教室里教师的视野、智慧和人格气度,我想试着从四个维度破解她的“幸福密码”——

    密码一 : 自由是幸福教室的灵魂

    当下,虽然教育改革已逾多年,为学生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但收效并不明显。在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框架内,想要获得“自由”弥足珍贵。李老师却以一己之力,努力为学生营造成长的“世外桃源”。

自由的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高品质的教室生活,李老师争取到一间超大教室:不仅面积比普通教室大,而且在功能区的划分和文化布置上也明显不同:一圈的书架、上千种读物,营造“书的海洋”;工艺品博古架——旅游课程的展示区;书法、习作展区;植物生态区;师用电脑、生用电脑;甚至还有学生诵读、器乐表演的舞台……虽然离“巴学园”汽车教室的特色有差距,但这间由师生、家长共同打造的幸福教室“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我们的爱意”( P12 )”这样的教室,怎能不吸引孩子们热爱上学呢?

自由的课程

    李老师说:“考试成绩不能完全体现教学质量,学生走出校园,能带得走的能力和习惯,才是学校烙在学生心中的印记”( P46 )。为此,她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三种课程:

    “慢板课程”——慢慢写、慢慢读。在一切都进入高速运转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也越来越多“快,快,快点”,恨不得让孩子不经历坐、爬、站就要会走,甚至直接跑起来。李老师将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同步教学,养成学生提笔即练字的好习惯,满怀敬意慢慢写,体味书写汉字的美好。人人都长好自己的“第二张脸”,把书写变成喜悦的流泻。课程“纯粹地读书”,学生可以尽情读书,慢慢欣赏,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从不安排学生必须写读后感,也从不布置必须要摘抄,只要学生悠闲、舒适地读书,慢慢的,学生就有了浸润其中的欢笑和眼泪。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快板课程”——“统合课程”让梦想飞。在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问题后,李老师推出“统合课程”: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整合学习内容,让大量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如儿歌、绕口令、韵文、唐诗、古文和中外优秀童书以及古代蒙学读物、现代集中识字读物等。学生的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激增,仅一年级结束,人均识字量已达 2000 字,远远超出课标 1000 字的量。她还与美术、音乐、数学、微机等学科教师合作,进行学科间的资源“统合”。例如,根据季节变化或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在语文课上给画作起名字、写文字介绍;在音乐课上欣赏或演唱语文课本中的有关音乐歌曲,用语文课时间学习古筝,弹奏《春江花月夜》;语文课教学生吟诵,音乐课改为吟唱:请数学教师讲语文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把微机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语文课堂的课件制作;请美术教师到班里开书法讲座作专业指导等。教师资源的“统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精彩的窗。

  “散板课程”:扩大教室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走向多元。如“游学课程”“幸福之旅”活动,让学生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

自由的精神

    李老师是一个深谙艺术之道的“指挥家”, 在收与放之间赋予学生能力,唤醒学生体内的种种可能性和潜能,不知不觉的塑造出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能够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自由精神。如书中第四章中的“一课也没讲”,放的尺度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我把能省的教学步骤全部省略,学生只做四件事:读课文、背古诗文、练字、读课外书”( P144 )老师一学期一课也没讲,但学生期末考试的优秀率仍是年级第一!从中足以窥见学生自学能力的扎实高超!

    启示与思考:音乐教学考试检测的压力相对较小,而且孩子天性都是爱音乐的,为什么经过我们的教学,学生反而慢慢不喜欢音乐课了呢?我们是否努力营造优雅温馨的教学环境?我们是否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是否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是,许多老师只重视公开课教学,平常课的确过于“平常”,一遇到有艺术比赛,课堂“放羊式”现象就更为普遍,有些老师随意下载一些视频,整节课放放电影,美其名曰“学生喜欢”,其实只会造成学生音乐课是“休闲课”“玩乐课”的不良印象!虽然我本人也会在教材基础上,经常做一些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但比起李虹霞老师没日没夜全身心扑在教学研究上,我觉得自己的教改之路还很长……

    密码二 : 阅读是幸福教室的核心

    李虹霞老师的《创》,让我想起几年前阅读的薛瑞萍老师《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一书,两位语文老师不约而同地亮出语文学习的法宝——“阅读”:尽早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与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由博取的目的。

  为了尽快让一年级学生认字,李老师自创了“虹霞拼音律动”教学法,用两周的时间就解决了原本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拼音教学,让孩子们早早的会使用拼音这一识字工具进行阅读。各册课本内容她也都是早早上完,腾出大量时间给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其他班级埋头复习考试的时候,她顶住压力,让孩子们不参加期末考试,继续读书识字。小学六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达 300 万字,远远超出新课标六年 145 万字的规定。“我们的书写是骄傲,我们的识字是自豪,我们的读书是享受,我们的成绩是惊喜”( P120 )——这样的描述,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自信啊!

  她还深信朗读的力量,倡导“美读”——“趣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点读”,点出恍然大悟;“润读”,润泽师生的生命。美读那些意蕴灵秀的句子,师生共同徜徉于童趣盎然的经典名著,何其幸福!

  此外,她还家长、学生双管齐下,“强势”引领着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举办家庭朗诵比赛(要求家人共同制作课件,配乐以及表演),让每一个家庭都流淌着书香,这是多么功德无量的事业啊!

  启示与思考: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呢?当然是课内外大量聆听和演唱中外经典名曲,积累美的旋律(好词好句)。当我们还在纠结与“要不要识读乐谱”、“教简谱好还是五线谱好”“一学期 10 个单元内容是不是太多”等问题的时候,柯达伊的故乡匈牙利学校,却以每学年学会 140 首民歌及经典名曲的进度(每周 4 课时),为孩子们的音乐思维奠基!虽然我们的国情所限,周课时只有两节,但这么宝贵的两课时,我们是否努力让学生得到音乐的熏陶和浸润?课外是否有延伸的实践学习?是否在校园经常推介或播放经典名曲?是否在家庭倡导营造多听音乐的氛围?为提高音乐的“听读量”,我们还有无数的问题需要探索和思考。

    密码三 : 静心是幸福教室的底色

  “定能生慧”,在这急功近利的社会,能够“静心”“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做事是一种境界。李老师通过书法和音乐这对艺术的双翼,引导学生静心:让孩子们在悠扬的舒缓的旋律和节奏中安心阅读;在浓浓的墨香中,体会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圆的包容——

  “每个周日学生返校时,我总是早早到教室为他们准备好笔墨纸砚,学生的音乐中陆续进入教室……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墨香和书香”( P36 )“午休后是午练,我喜欢早早吧练字音乐打开,边练字边静候学生的到来。虽然我不抬头,但我知道学生也静静地开始练字了” ( P42 )

    李老师在一年级起始就调整了书写顺序,不着急让学生书写拼音字母,而是先开始软笔书法的学习,等学生把笔画写得像模像样后,才开始字母的书写。她所教学生的字,人人都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

    除了适时播放清雅音乐,她还让学生学习演奏葫芦丝和古筝,让孩子们徜徉在柔美古典的音韵里……写字、读书、弹琴——多么和谐优美的画面!这些需要凝神静气的活动,让这间幸福教室有了诗般迷人的气息……

    启示与思考:现在,越来越多的非音乐学科的老师,都在思考如何将音乐引进自己的教学,反而我们这些本身就在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却没能最大限度地去发挥音乐巨大的育人效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培养起学生“静心聆听”的习惯?是否为学生爱上音乐殚精竭虑?是否花大力气推广“器乐进课堂”?是否让学生知道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并引导他们用音乐美化自己的生活?……李老师善于统和,发挥各科专业育人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密码四 : 大爱是幸福教室的支柱

当你读到《创》中这样一首诗: (P188) 不管怎样,总要爱他们

如果孩子们……不完成作业,不管怎样,还是要爱他们。

如果孩子们……逃避读书,不管怎样,还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善事,人们说你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爱他们……

  一连串的“不管怎样”,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义无反顾的西西弗斯,呐喊出要将“爱进行到底的”宣言,无论面前是怎样的路,是怎样的高山险阻,她只是埋头用爱点燃希望的的火把,让孩子和家长最终明白《生活的色彩是爱》( P177 )。

  有如此炽烈的爱,所以有那么多动情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库”、“ 24 小时开机”、“有问题请找我”……有如此真纯的爱,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和家长对“幸福教室”如此眷恋和爱护;有如此无畏的爱,所以她能带领学生打造一间如美国最佳教师雷夫一样的“中国的第 56 号教室”!

    爱的教育靠的不是说教,而是从尊重和关爱生命开始:读懂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探寻孩子生命成长的路线图,倾听孩子生命成长的诉求,给予孩子尊重、信任、鼓励、赞赏。正如“雁行理论”所说:与拥有相同目标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彼此之间互相推动。李老师正是这样一只“领头雁”,不让一个孩子因暂时的落后而掉队,她一直站在学生的身边,给予支持,陪伴;不断唤醒共同的目标:“这学期我想领大家读完十本小学课本,这是挑战!也许,人家玩耍是你要读书,也许人家看动画片时,你还要诵读。这样的路,你们愿意继续跟我走吗?……这是一条能找到家的路!我确信这是一条能找到精神家园的路……”( P154 )

  正因为她爱学生如已出,所以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会无比璀璨。她的老师于永正说的:“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以情教书若此,学生焉能不被感动?细到这个程度,实到这个份上,什么学生教不好?老师成了学生追捧的偶像,成了家长放心的人,教育能不成功吗?所以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像一棵小树,把自己“种”在了教室里,慢慢长大,枝繁叶茂!

    启示与思考:有爱才有创新——当你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寻找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为他打开一扇窗,送去温暖的阳光,那么,你也能成为孩子生命的贵人,你的教育生涯也将常变常新——爱、音乐、自由、美等等都是生命中那一缕缕阳光,而我们音乐教师,正是阳光的使者,爱与美的化身!让每一朵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长,特色发展,让我们从此过上有声有色,面朝阳光的生活吧!“幸福教室”——有心便能打造!

 

 

©2006—2014 教师话坊
浙ICP备 070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