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单位 |
姓名 |
标题 |
1 |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
王勇 |
有机赋权,玩出“乐”态——大班幼儿领袖气质培养载体的衍展探究 |
2 |
宁波市第三幼儿园 |
朱伟欣 |
优化祖辈育儿方式 提升班级家园公育——新时期班级家园共育工作探究 |
3 |
宁波市新城第一幼儿园 |
赵玲婕 |
追随儿童视角,让自然角“一直有戏”——以大班自然角“我的鱼塘”为例 |
4 |
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中心幼儿园 |
叶艳英 |
基于儿童视角的回归——社区资源链接下的“汽车博物馆”课程的回归之旅 |
5 |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 |
虞琳 |
大班歌唱教学“联觉”实施方法的行动研究 |
6 |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 |
刘敏 |
安吉游戏中助推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滑草游戏为例 |
7 |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 |
李明妃 |
体质监测对我园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
8 |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虞春杰 |
四化五位:中职机械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探索 |
9 |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冯潇 |
理实一体化“客户开发”学习情境设计——大数据应用与漏斗原理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
10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王梁 |
论美好作为教师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 |
11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曾昊溟 |
疫情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给网课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启示 |
12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包嘉珠 |
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生活体验式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例 |
13 |
宁波市镇海蛟川双语小学 |
毛千卉 |
积“感量”以得“量感”——以《面积单位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例浅谈学生量感的培养 |
14 |
宁波市镇海蛟川双语小学 |
徐燕春 |
“问题”引发“研究”,催生核心素养着落 |
15 |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
范冠男 |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读自读联动教学——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为例 |
16 |
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
丁梦璐 |
博“材”而约取,嚼“题”以精雕——以部编版五上第三单元为例浅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命题策略 |
17 |
宁波市镇海艺术实验幼儿园 |
金琳 |
环境课程化理念下的生活环创思与行——以大班换牙墙环创为例 |
18 |
宁波市镇海区庄市(逸夫)学校
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 |
秦璞源
钱芳 |
视频拍摄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19 |
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
施律军 |
基于原点 把握节点 捕捉生长点——探寻小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有效策略 |
20 |
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
毛媚华 |
点燃思维,聚力深度学习——聚焦思维发展的语文活动设计策略例谈 |
21 |
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
钱宇琼 |
“疫外收获”——几何画板助力自主探究 |
22 |
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
胡豪雷 |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探究——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Section A(1a-2c)教学为例 |
23 |
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宝山幼儿园 |
朱黎
陈琰 |
“PCK”视角下大班生命科学主题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究 |
24 |
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宝山幼儿园 |
郑新苗 |
浅议幼儿园集体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有氧学习——以大班数学活动《时钟的秘密》为例 |
25 |
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宝山幼儿园 |
杨颖琰 |
“微”支架 “寓”魔力——以剪窗花为例,大班区域图示支架的有效运用与实践 |
26 |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
徐英 |
老阵地焕发新风采——基于育人价值提升的美术宣传栏变革实践 |
27 |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
项晓敏 |
浅谈核心素养下STEAM美术教育的应用与思考 |
28 |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
赫玉红 |
“创”灵动造型 “意”美好童心——浅谈美术教学中创意实践能力的实施路径 |
29 |
宁波市镇海区澥浦中学 |
鲍振葵 |
“自学、互学、练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社会法制教学探索 |
30 |
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中心幼儿园 |
周立波 |
文化认同:让孩子爱上第二家乡—依托“澥浦船鼓”文化资源的情感教育探究 |
31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
蔡朝静 |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索 |
32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 |
朱珏君 |
问题诊疗,透视孩子的心理世界 |
33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 |
胡凡叶 |
遇“稻”一粒米——例谈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34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 |
戴晓怡 |
让课程在幼儿笃行中发生——以“行花街”为例浅谈项目化学习实践 |
35 |
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小学 |
姚条芬 |
多元表征,让概念形成过程“看得见”——关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难点突破的实践与思考 |
36 |
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小学 |
崔芳芳 |
基于“均分”的运动钟面——例谈在《认识时间》中钟面的制作和应用 |
37 |
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 |
徐慧 |
小黑板里的大世界——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板书设计 |
38 |
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 |
戴科芳 |
借儿童诗,助力想象——浅析儿童诗对小学生想象类习作指导的取向与策略 |
39 |
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 |
赵丹 |
让教材变成写话的“源头活水”——有效使用统编教材,促进写话教学的探究 |
40 |
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 |
潘聪 |
基于语篇意识的小学英语对话版块实施策略例谈 |
41 |
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 |
马虹亚 |
教略学丰 追求实效——例谈语用背景下学习单的实施策略 |
42 |
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 |
刘波 |
推动区域教师阅读的四个“着力点” |
43 |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
葛蕊瑞 |
基于图像识读素养下的图像思维训练研究 |
44 |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 |
陈静羽
钟宁一 |
以大班《趣味马拉松》项目为例,谈前审议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
45 |
宁波市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 |
李飞红 |
园丁研训,勤耕不辍——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
46 |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 |
王啸天 |
论教师态度对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
47 |
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幼儿园 |
李娇 |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幼儿园线上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泰河幼儿园“敏思·空中小乐园”为例 |
48 |
宁波市北仑区白峰幼儿园 |
王琛 |
启人生之航 扬生活之帆——幼儿园“启航课程”的缘起与实践 |
49 |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
王秋丽 |
立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
50 |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
应群萍 |
家园融合视野下幼儿安全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与反思 |
51 |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
舒孝翠 |
小学数学典型错例教育实践研究——以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为例的错例研究 |
52 |
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
王蓉 |
让听评课变得更有效——幼儿园“蒙太奇”听评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
53 |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贵驷小学 |
郑科峰 |
多渠道并进,发展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
54 |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贵驷小学 |
张敏荣 |
借助数形桥梁 理解计算本质——以人教版六上《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为例 |
55 |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贵驷小学 |
王雨滋
潘明耀 |
谈如何精准引导提升小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
56 |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中心幼儿园 |
傅玲燕 |
初始·生长·扎根——以“47号大街”社会联动游戏为例谈园本课程的动态发展 |
57 |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家漕幼儿园 |
屠跃杰 |
“大管家婆”VS“小鬼当家”——大班幼儿自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58 |
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 |
侯拓 |
方寸之间 育美养德——以初中纂刻教学为例 |
59 |
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中心幼儿园 |
杨亚静 |
我的农场 我做主 |
60 |
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中心幼儿园(世纪园) |
干晓凤 |
“建”核心素养,创“构”自主乐园——浅谈核心素养下中班幼儿建构活动的思考 |
61 |
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小学 |
张渊 |
浅谈小学生三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
62 |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 |
李霜菊 |
基于“文化理解”的小学剪纸作品欣赏教学——以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分析为例 |
63 |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幼儿园 |
胡亚曙 |
老游戏变“戏法” |
64 |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 |
邬雪琴 |
留连字海时时舞,自在孩童乐分享——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实践小策略 |
65 |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 |
邬俊耿 |
多元表征:留思维之痕,明优化之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的行与思 |
66 |
宁波市江北新城外国语学校
青田县仁庄镇中心小学 |
顾曙军
陈立晖 |
拨开“形式”云雾 凸显“概念”实质——以“体积和容积”一课的教学为例 |
67 |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 |
江玉琴 |
从单调走向丰富,从枯燥走向有趣——语文素养视域下浅谈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策略 |
68 |
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中心小学 |
丁玉成 |
深入探析本质 巧设教学路径 |
69 |
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中心幼儿园 |
胡芬芬
陈一琼 |
体验馆资源再塑助幼儿“热爱劳动 ”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究 |
70 |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 |
刘善娜 |
画数学:填补断层、生长思维 |
71 |
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实验幼儿园 |
江晨
陈凌靓 |
从“稻花香里”看PBL中的“真”学习 |
72 |
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实验幼儿园 |
陈凌靓 |
我是布龙小传人——基于“非遗”文化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建构与实施 |
73 |
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 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中心小学 |
邬融融
汪杰 |
推后理现 融后法通——《3的倍数特征》教学思考与实践 |
74 |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 |
许冬儿 |
搭设认知台阶 感悟运动本质——《图形的平移》一课的思考与实践 |
75 |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 |
冯雪芹 |
高年级习作自主评改策略初探 |
76 |
宁波市奉化区江口小学 |
俞芬 |
“共享”视域下“家育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
77 |
宁波市奉化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
江一帆 |
“土味游戏团”助教促隔代科学育儿的实践研究 |
78 |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
胡高生 |
以“测量”为径 探“历史”之温——六上《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思考 |
79 |
余姚市梨洲小学 |
徐华军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思考 |
80 |
余姚市凤山小学 |
钱时森 |
建家庭药事实验室 增加国人文化自信——城郊小学家校协同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与对策 |
81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大目湾实验学校 |
王玲 |
聚焦语境,初中英语逻辑重音的教学实践 |
82 |
象山县丹城第三小学 |
祝俞蕾 |
聚焦主题·展开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实施策略探究 |
83 |
宁海县中心幼教集团 |
金珍珍 |
“疫”场线上的“温度”较量——基于“经验之塔”开展探“疫”日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
84 |
宁海县中心幼教集团 |
金心怡 |
中班“纸趣”系列活动的构建与思考 |
85 |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
薛益帆
王薇薇 |
你好,兴宁路——《我的家乡》课程的创生与探究历程 |
86 |
宁海县跃龙中学 |
袁聪莲 |
书信——架构“非常时期”学生走向生命深度理解的桥梁 |
87 |
宁海县跃龙幼教集团 |
严宇敏 |
畅玩“红色”游戏,共促童心向国——大班幼儿爱国教育活动的实践 |
88 |
宁海县深甽镇中心幼儿园 |
胡英
徐婷婷 |
基于深甽地方文化开发利用的农村幼儿家乡归属感培养调查 |
89 |
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幼儿园 |
胡洁 |
村韵润童心 乡情伴成长——儿童视角下幼儿园“多彩村落”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90 |
宁海县梅林中心幼儿园 |
周佳蓉 |
幼儿园“探生活”阅读课程的实践研究 |
91 |
宁海县黄坛镇中心幼儿园 |
何时平
王晓娜 |
静中探 待中寻 动中求发展——让“静待花开”绽放活课堂 |
92 |
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
孙风雷 |
把握生本原则 提升科学素养——浅谈疫情防控背景下提升小学生科学学习效能的策略 |
93 |
慈溪市新浦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
林玲 |
“取舍”有道——谈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策略 |
94 |
慈溪市新浦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
岑建澎
叶青 |
执开拓创新之笔,绘劳动研学地图 |
95 |
慈溪市龙山镇滨海小学 |
杨建达 |
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开发与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