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单位 |
姓名 |
标题 |
1 |
宁波市新城第一幼儿园 |
高杰旭 |
“全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悦绘”课程再思考 |
2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施翠琴 |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3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鲍璐敏 |
初中科学与STEM理念融合的课堂重构初探 |
4 |
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中心幼儿园 |
鲁科达 |
基于儿童的主题墙创设的思考与研究 |
5 |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蜃蛟幼儿园 |
龚海燕 |
农村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
6 |
宁波市北仑区白峰官庄幼儿园 |
朱朝静 |
基于儿童视角下班本课程的开展——以中班“说说建筑那些事儿”为例 |
7 |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
鞠占红
邱丽霞 |
通过“症·诊·方”策略开展幼儿混龄体育活动的行动研究 |
8 |
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
徐萍 |
防疫背景下,“互联网+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探索——以第二学段三年级阅读指导为例 |
9 |
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
芦盼 |
品境悟情 会意习言——例谈语用视野下指向思维训练的古诗教学优化策略 |
10 |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王轲玮 |
体验式教学:提升中职思政课实效新引擎 |
11 |
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幼儿园庄市分园 |
陈菁云
李红雨 |
“云”约会:相见,不如怀念——疫情防控背景下“留存思念的味道”绘趣课程的思考 |
12 |
宁波市镇海区张和祥小学 |
王红燕 |
“写作支架”破解作文起步难题——以统编教材三年级单元习作为例 |
13 |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
陈洪 |
审视 变换 活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例谈 |
14 |
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 |
胡波 |
奏响有效家访的协奏曲——谈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的语言艺术 |
15 |
宁波市镇海区景和学校 |
朱莹 |
以多感官学习推动智障儿童有效参与培智语文课堂的策略初探 |
16 |
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 |
林君 |
甘露润花蕾 学案导新路——例谈导学案模式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 |
17 |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中心幼儿园 |
潘儿娜 |
基于核心素养下幼儿园“活博物馆”社会活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18 |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中心幼儿园 |
褚烨佳 |
点拨·浸润·生长——社会混龄角色游戏中的儿童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 |
19 |
宁波市鄞州区学前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杜旭红 |
由电子游戏设计关键机制,探寻幼儿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路径 |
20 |
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
蒋增裕 |
让构思看得见,为习作搭支架——运用思维导图培养第三学段学生习作构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
21 |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 |
李倩 |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适用的行动逻辑 |
22 |
宁波市奉化溪口实验幼儿园 |
钟璐璐 |
共生与融合: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
23 |
宁波市奉化溪口实验幼儿园 |
毛敏霞 |
儿童本位下应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干预策略 |
24 |
宁波市奉化溪口实验幼儿园 |
刘霞 |
从“内容固化”到“经验行进”——班级主题墙动态创设探究 |
25 |
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君麟府幼儿园 |
龚育红 |
“本源性主题审议”助儿童经验建构的实践探索——以大班《秋风起兮菱角香》主题为例 |
26 |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 |
程敏芬 |
小学美术“竹编画”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 |
27 |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班溪小学 |
张芬 |
浅谈蓝晒技法在小学中草药课程中的活化——以《生长的植物》一课为例 |
28 |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 |
周春飞 |
在地儒学文化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
29 |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
刘永永 |
美术“作品课”让教研一体化真正落地 |
30 |
象山县西周中学
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
郑贝贝
张正菲 |
疫情期间基于初中语音微课的“云”学习策略探索 |
31 |
宁海县教研室 |
丁莹莹 |
“放手”观之 焉知非福——民办园自主活动课程践行指导浅议 |
32 |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 |
周佼 |
“精准聚焦 有的放矢”——浅谈绘本读写六策 |
33 |
宁海县中心幼教集团 |
王笑笑 |
盘活“小仓库”,绽放“数”精彩 |
34 |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
赵静亚 |
当区标遇见数学——浅谈幼儿园班级区标的创设与运用 |
35 |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
葛奕汛 |
寻根究底,解密橘子——“小橘子,大秘密”班本课程的创生与实践 |
36 |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
陈璐 |
“乡野村事”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37 |
宁海县跃龙幼教集团 |
葛亚琴 |
“前童小匠”游戏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