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单位 |
姓名 |
标题 |
1 |
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
程佳丽 |
建立联系 多层挑战 数形结合——关于小学数学“数与形”教学的策略探寻 |
2 |
嘉善县实验小学 |
赵芝君 |
“6+x”课程:基于“整合·拓展”的传统文化拓展课程框架策略浅探 |
3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幼儿园 |
詹国平 |
关爱特需儿童,融合适应发展——浅谈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之策略 |
4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 |
袁丽亚 |
低段语文“说写转化”教学策略初探 |
5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 |
马静娟 |
巧用钟表提高侧向推铅球的实践研究 |
6 |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 |
王嘉伟 |
基于“大数据”的中职电子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探究 |
7 |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 |
董艳阳 |
基于微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
8 |
嘉善县实验幼儿园 |
谢芳 |
反射性帮助:提升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研修路径 |
9 |
嘉善县实验幼儿园 |
王凯雯 |
以心促行——指向“行为自觉”的幼儿垃圾分类教育 |
10 |
嘉善县培智学校 |
沈春燕 |
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三增”策略 |
11 |
嘉善县培智学校 |
蒋丽亚 |
C层智障生语文教学“五梯”策略探索 |
12 |
嘉善县第四中学 |
张亚燕 |
初中历史与社会“四点七突”主线教学设计的探究 |
13 |
嘉善县第四中学 |
金佳燕 |
核心素养引领下道法复习课三单深度教学的策略 |
14 |
嘉善县第三幼儿园 |
浦妙华 |
幼儿园“孝敬教育”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
15 |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 |
王幼华 |
给科学课来点“儿童哲学教育” |
16 |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 |
屠雪婷 |
云端空间站:疫情背景下小学科学线上学习的载体设计与运作 |
17 |
嘉善县玉兰幼儿园 |
梅艳雯 |
中班幼儿情境游戏下的“1+1”式盟动篮球运动 |
18 |
嘉善县城西小学 |
陶慧菲 |
小学生自制绘本“五步并进”策略研究 |
19 |
嘉善县俞汇小学 |
张晓霞
韩沈笑 |
“英语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学生文化品格策略之探索 |
20 |
嘉善县俞汇小学 |
虞佳怡 |
多彩,多样,多元——STEM视角下的农村小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21 |
嘉善县姚庄镇俞汇幼儿园 |
丁娟萍 |
转角那抹绿——幼儿园“生态角”的创意设计 |
22 |
嘉善县杨庙小学 |
冯宇
周舜 |
入情·研艺·融文:小学非遗灶头画教学策略 |
23 |
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吴镇小学 |
俞亚娟 |
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绘本作文课程——“绘本作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24 |
嘉善县泗洲中学 |
李霞 |
三步回环——初中科学“可视化审题”的方法探究 |
25 |
嘉善县泗州中学 |
杨金燕 |
在“三有作业”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省编语文作业本演讲单元运用实践与思考 |
26 |
嘉善县泗州中学 |
邱雨馨 |
“知导合一”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之“善”的教育课堂教学实践 |
27 |
嘉善县开发区(惠民街道)中心幼儿园 |
刘敏 |
幼儿集体教学中“五式”评价策略的动态研究与运用 |
28 |
嘉善县惠民小学 |
沈杰 |
SOLO分类评价理论:从“木匠数学”迈向“理性教学”——以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为例 |
29 |
嘉善县洪溪小学 |
邵亚强 |
小学“红色经典”涵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
30 |
嘉善县干窑中学 |
沈军亮 |
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
31 |
嘉善县干窑镇实验幼儿园 |
张宇倩 |
“墙幼”互追随幼儿发展脚步——浅谈隐性教育背景下小班“墙幼”互动的现状与五步优化策略 |
32 |
嘉善县杜鹃幼儿园 |
俞琳枫 |
浅谈幼儿区域游戏中由刻板印象造成“偏区”现象的策略研究 |
33 |
嘉善县杜鹃小学 |
金宇超 |
从单课走向单元——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实践 |
34 |
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 |
张苗 |
器·用·道:小学法治课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实践探索 |
35 |
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 |
刘舒岚 |
打开生活阅读的窗口——浅议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
36 |
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 |
董雪春 |
重组“现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责任教育策略建构 |
37 |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幼儿园 |
张国红 |
聚焦主题活动 追溯创生魅力——以中班“春天到”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施为例 |